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在1月22日召开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1.5%,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201亿元、增长15.56%、占全国的10.04%、保持全国第一。作为省级主管部门,省文旅厅可谓是晒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巩固增强文旅市场回升向好态势。过去一年,省文旅厅落细落实我省33条政策措施,调剂安排65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扩大文旅消费服务,贯穿全年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创新推出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前6站日均接待观众超1.4万人次,尤其是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后,已有9个设区市跟进推出相关政策举措,打造了“博物馆夜游”“文创出圈”等新亮点。
推进文化创作供给和传承发展。过去一年,成功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中国昆剧艺术节、全国民族器乐展演等活动,在全国美展、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中均收获名列前茅的成绩。推动“双千计划”提质增效,“送戏下乡”省级扶持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乡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4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数量全国第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116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至14座,全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6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3年来吸引观众超千万,“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取得明显成效,我省秦淮灯彩、桃花坞木版年画、泰伯庙会列入“春节”成功申遗。
彰显“水韵江苏”特色优势。过去一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别增至26家、10家、16家,均保持全国第一。遴选推出一批“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典型案例,5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南京“长江之恋”、苏州“拙政问雅”、无锡“拈花一笑”、扬州“二分明月”、徐州“彭城风华”、宿迁“皂河寻梦”等业态创新产品广受欢迎。创新举办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旅游广告去年在央视和重要高铁站曝光超20亿人次。
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文旅市场环境。过去一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10起案件入选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数量全国第一。在禄口机场设立“水韵江苏”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全省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增至6家、全国第一,我省旅游公共服务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做好今年的文旅工作,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实绩实效,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作出了部署。
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围绕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研究出台相关行动计划。深入落实营业性演出、夜间文旅消费、入境旅游等存量政策,调剂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扩大文旅消费服务。推出“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并通过保费补贴和贷款贴息方式支持项目建设。丰富特色优质产品“新供给”,策划推出“水韵江苏”旅游专列。加强文旅品牌建设,放大苏州古典园林、江南水乡古镇、昆曲、苏绣、淮扬菜等“最江苏”品牌效应,擦亮常州“青春乐都”、淮安“百里画廊”、连云港“大圣故里”等特色文旅品牌,进一步形成“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矩阵。持续办好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策划办好“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第三季。推动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发展,用足用好过境免签政策和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打卡江苏。
持续改进艺术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修订并实施《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实施办法》,发挥好江苏艺术基金“孵化器”作用,推出更多契合新时代的精品力作。组织办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抱石风骨•第三届中国画双年展”,承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舞蹈展演、第十二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策划创办“镌印风尚•首届全国青年版画双年展”,并与“抱石风骨”“散之风神”“悲鸿风度”一起,构建起面向全国的江苏美术书法活动“四风”品牌体系。引导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多演好戏”“好戏多演”机制,创作生产更多优秀艺术作品。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办好“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和省美术馆典藏名家书画巡展,推动文博场馆的国宝精品资源不断向创意拓展、向云端呈现、向基层延伸。提升办好“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到95个县(市、区)各演出1场,到718个乡镇各演出1场,实现全省所有县级和所有乡镇全覆盖。深化开展“家门口享非遗”活动。推动优质非遗资源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圈、进历史文化街区、进新型文化空间,同时遴选全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利用非遗工坊、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场所等体验空间,打造非遗“流动课堂”“创意市集”,让非遗更好走到群众身边、在“烟火味”里生生不息。
健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机制。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设提升考古遗址公园,实施抗战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深化“新四军东进北上”“运载千秋”等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创新办好“博物知旅”系列活动,组织推出更多“有看头”的精品展览。继续落实好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项目,进一步放大优质文化资源效应,更好缓解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问题。持续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管理,构建起家族传承、师带徒传承、院校传承、社会传承的立体化传承体系。开展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认定工作,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继续办好“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推动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和数字科技赋能有效机制。持续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将文旅地标、特色旅游地等串珠成链,推出更多跨区域联动发展的线路产品。推进世界级景区度假区建设,力争新创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加快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运用,推进文化数字化和智慧旅游发展,推出更多诸如南钢“数字工厂”、苏州“虎丘秘境”、“下扬州”平台等数字化创新示范项目。编制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系列规划,精心办好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2025年长江文化节,加大“运河百景”“长江百景”和《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宣传推介,打造“大运河夜景游”“扬子江名城之旅”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为长江和大运河增添美丽色彩。
构建文旅领域治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创作演出、展览展示、导游讲解、节庆活动等内容审核把关和过程监管,强化大型演出全流程把控,统筹线上引导和线下处置、舆情应对和事情解决,切实把好意识形态关。利用智慧文旅平台实现风险隐患一屏通览、问题处置一键调度、安全监管一网协同,提升文旅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化文旅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开展文娱领域、网络文化、旅游市场等专项执法,促进文旅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和游客关切,实施文旅场所全龄友好服务提升工程,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售票管理,完善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公共信息发布和志愿服务引导,推动智能化服务更便捷,以富有温度、善待游客的服务,赢得赞誉、赢得口碑、赢得市场。
“做好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杨志纯表示,新的一年,要围绕以上六大重点任务,把担当扛在肩上、把作为写在岗位,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苏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