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关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的部署要求,扎实推动江苏省对口援建工作任务落实,7月22日至28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文化馆承办的“春雨工程——江苏省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达孜区、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和林周县五个区县精彩呈现。在为期7天的紧张行程中,江苏文艺志愿者们不惧高原挑战,倾情奉献了5场饱含江南风韵的精品演出,将艺术的“春雨”洒遍拉萨河谷,为苏藏两地人民架起一座绚丽的文化交流桥梁,也为“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高原篇章。

7月22日下午,墨竹工卡县中华文化主题公园的广场上,骄阳似火炙烤着地面,热情的藏族同胞已从四面八方涌来,身着节日盛装,翘首以盼。

“动作要准,情绪要满!”后台,省文化馆导演邢军正抓紧最后时间给演员们“抠细节”。他介绍,为此次拉萨行,团队提前数月精心筹备,从全省遴选出包括歌曲、评弹、杂技、戏曲、魔术在内的十余个最具江苏特色的精品节目。“节目不追求宏大,但力求精致、地道、有温度,要让拉萨的乡亲们真切感受到水乡的灵动与雅韵。”

活动现场,墨竹工卡县松赞艺术团以一曲《圣洁西藏》拉开序幕,传统藏戏元素与现代舞台表演巧妙融合,一开场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也是基层党组织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生动体现。
随后,苏藏艺术家们联袂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江苏文化志愿者团队带来《茉莉花的故乡》《庆丰收》等节目,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领略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拉萨市曲艺团演员创作的相声《致富路》,则用幽默的语言,生动讲述着西藏乡村振兴的故事,引得观众笑声不断,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西藏发展的新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书画与器乐跨界节目《苏藏一家亲》,当书画创作与器乐演奏同时进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一节目以艺术形式具象化呈现了两地党组织结对帮扶的丰硕成果。而原创歌曲《浪花淘不尽英雄》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歌声、掌声交织在一起。

从“天边之乡”墨竹工卡到繁华的城关区,从蓬勃发展的达孜区、堆龙德庆区到农牧交织的林周县,江苏志愿者走过的足迹,深深印刻在苏藏对口支援的深厚情谊之上。

作为对口支援拉萨的重要省份,江苏多年来在产业、教育、医疗、民生等领域给予了拉萨全方位支持。文化援藏,始终是其中温暖而持久的力量。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高度重视此次“春雨工程”,将其视为深化“文化润藏”、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江苏援藏干部沈志华观看了整场演出,他感慨道:“‘春雨工程’像一条纽带,不仅送来精彩的文化盛宴,更让两地人民的心贴得更近。它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实践。”

看着台下藏族同胞淳朴热情的笑脸,此次演出主持人沈小华表示:“过去听说来藏演出,条件十分艰苦。如今,现代化的文化场馆、群众高涨的文化热情,都让人感受到拉萨日新月异的发展。这背后,凝结着一批批援藏干部和专家的无私奉献。”无锡市锡剧院的魏芷晗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深深感悟道:“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真切懂得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藏族同胞的掌声和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号角。”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持续擦亮“春雨工程”这块文化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将更多带着江苏温度的文化精品送到雪域高原,让艺术的春雨持续滋养民族友谊之花。

4000公里,是长江尾到世界屋脊的距离;4300米,是拉萨河谷与蓝天对话的高度。天涯不再遥远,苏藏心手相牵。这场如约而至的“春雨”,让格桑花与茉莉同绽,让苏藏情谊在高原的阳光下,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