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曲水悠悠话当年——上海曲水园的流觞往事
2025-08-05 10: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

在上海青浦区,有一座与王羲之笔下兰亭雅集遥相呼应的古典园林——曲水园。它静立在青浦城隍庙旁,作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承载着江南水乡的灵韵,也封存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风雅往事。

清乾隆十年(1745年),青浦百姓用每人一文钱的心意,众筹起这座园林最初的模样,因此它又被唤作“一文园”。那时的它,不过是城隍庙身旁的附属景致,默默生长在烟火人间。乾隆十一年(1746年),有觉堂拔地而起,为园子增添了几分庄重。二十余载时光流淌,沿水而建的新景次第绽放。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知县王希伊带领民众疏浚池塘、堆叠假山,红莲摇曳于碧波之上,长堤蜿蜒如蛟龙卧波,一座集山水灵秀于一身的园林终于落成。人们赞叹其钟灵毓秀,为其起名“灵园”,江南园林画卷中,再添一抹亮丽色彩。

嘉庆三年(1798年)的春天,江苏学使刘云房应青浦知县杨东屏之邀,踏入灵园,一同前来的,还有祝德麟、赵宜喜等7位官员。这8人皆是文采斐然的雅士,园中美景激发了他们的诗兴,挥毫泼墨间,一篇篇佳作呈现纸端。这些诗篇后来被刻成石碑,镶嵌在小飞来西麓的长廊墙壁上。时人视这些文字如珠玉,于是这条长廊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玉字廊”。光绪年间的《青浦县志》还留有《曲水园景二十四咏》,其中《玉字廊》一诗写道:“文星聚曲水,使节曾来过。福地成螂嬛,题咏名流多。盛事难再遇,石壁永不磨。”只可惜战火与岁月无情,如今的玉字廊,仅存祝德麟、赵宜喜的诗各四首,王劝的记游诗一首,曾经满壁的风华,大多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令人唏嘘不已。

岁月的尘埃掩不住墨香,诗卷里跃动的字句,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开启了时光的宝匣。当我们俯身凝视那些传世的诗句,仿佛看见嘉庆三年的春风,正掠过曲水园的廊檐,掀起文人雅士们飘逸的衣袂。字字珠玑的诗篇,是时光馈赠的珍贵镜像,将那场尘封已久的聚会,鲜活地铺陈在我们眼前。诗句里流淌着文采与韵律,也蕴藏着酒香和乐声,以及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让我们得以跨越百年,一窥当年曲水园雅集的热闹与风雅。

当时,众人前一天游罢横山,又来到灵园赴这场春日之约,于是便有了赵宜喜的“乍踏横山云半屐,更寻曲水地三弓”,王劝的“爱山已看横山横,恋水还寻曲水曲”。彼时正值“不寒不暖养蚕天”,园中景色如画,刘云房写下“堂阶横积石,廊榭绕流水。小山窈且曲,嘉树茂而靡”,王劝描述“长廊互转客欲迷,仄径几穷路仍属。庭前好鸟时一鸣,松竹雨余净如沐”,让人透过诗句,觑见廊腰缦回、曲水绕阶、嘉树竞秀、鸟鸣阵阵的园林胜景。在这般清幽雅致的园林里,配上管弦之乐、佳肴美酒,宾主们先观剧、再雅酌,还欣赏了北方小曲。赵宜喜虽不善饮酒,却因拇战(指划拳)而醉,可见气氛之热烈。

灵园中的曲水,更是这场聚会的“灵魂”。赵宜喜看到“峭帆恰趁新潮绿,洗盏重顾宿酿红”,王劝描绘夜晚“兰灯错落千树悬,并与金波流穆穆”,祝德麟写下“流水穿廊曲”,刘云房感叹“云阁羽觞飞”。他们效仿王羲之兰亭雅集,开展曲水流觞活动,酒杯流经谁面前,谁便要赋诗一首,否则罚酒。酒杯顺着蜿蜒的水流,载着诗兴与欢笑,在园中飘荡……

这场宴饮直至深夜,园中山树间挂满明灯,引得城中百姓登上城墙,争相目睹这场风雅盛宴,“人影周遮围落月,灯光高下乱繁星”,可谓盛况空前。赵宜喜写下“停看诗句碧纱笼”,王劝感慨“宾云会散鸿印爪,留得纱笼句争读”——“碧纱笼”里藏着一段典故:唐代王播贫贱时寄食僧院,题诗于壁,遭到冷遇;待他腾达后,旧诗被碧纱精心笼罩。此刻,灵园中激扬的诗句,也像宝物一般被众人珍视。

赵宜喜毫不掩饰对这座园林的赞美,认为此园足以补入北宋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刘云房、王劝也在诗中抒发着对此次聚会的喜爱与留恋。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祝德麟“上客不能驻,祖觞长短亭”的诗句,道尽了离别的不舍。

这场曲水流觞间的风雅盛宴,不仅留下了珍贵的诗篇,也让灵园有了一个诗意的新名字——曲水园。刘云房或许是被园中曲水的灵动折服,又或许是心中向往着兰亭雅集的风雅,遂将园子改名。当然,也有人说此园名源于其毗邻大盈浦,但无论如何,“曲水园”三个字,自此与曲水流觞的雅韵紧紧相连。

此后,曲水园历经沧桑,其于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得以修复,又多次在战火中兴废。如今的曲水园占地约30亩,水体占比约15%,分为西园、中园、东园。东园引水入园,与环城河相映成趣;中园以山水取胜,尽显江南韵味;西园楼堂华美,得月轩、有觉堂、夕阳红半楼等楼阁古色古香。虽然当年曲水流觞的盛景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但那些刻在石碑上的诗句、那些藏在园林深处的故事,永远诉说着曾经的风雅,等待着人们去倾听、品味。

上海曲水园

(郝  黎  文\图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研究馆员)

标签:
责编:钱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