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2860万人次!跨界融合的江苏“博物馆之夏”
2025-09-15 10:2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黄欢  
1

新华报业·交汇点讯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江苏各地博物馆成为热门文旅目的地,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游客达到2860.79万人次。“博物馆热”的背后,是AI、AR等数字新技术的赋能和加持,更是“博物馆+”所展现出的和旅游、体育、教育的深度探索与融合共生,这些都使得当下的博物馆令人耳目一新。

博物馆+旅游,深挖文化价值带动消费增长

通过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一座馆,赴一座城”,从单一的“静态展陈”模式,转变为综合性的“文化体验中心”,博物馆在悄然间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8月21日,元象“VISION WALK幻旅之门”在宿迁市博物馆打造的XR沉浸式体验展,为来馆的游客们打开了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预告,专门带女儿从淮安过来看展的。现在的博物馆真是越来越好玩了。”淮安市民吴媛感慨,如今博物馆足以成为她去一座城市旅游的充分理由。

“除了云龙湖,我们还去了徐州博物馆。”来自山东枣庄的游客王若宇在这个暑期也选择了带家人“就近逛馆”,“尤其是特展,很精彩,不虚此行。”8月1日徐州博物馆的“山堂水殿云深处——云冈石窟艺术特展”自开展以来,迅速成为国内文博界的热门展览。该展览汇集了山西、河南、江苏三省9家博物馆、120余件珍贵文物及3D复原展品,观众戴上VR设备,即可近距离感受原本“藏于深山不可移动”的国宝级文物的震撼魅力。

“博物馆热”带动了周边消费增长,数据显示,江苏暑期接待人次排名前十的延时开放博物馆,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游客夜间消费同比增长25.2%,游客住宿、娱乐消费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0.1%、49.4%。

悠扬戏韵,翩跹水袖,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迷们陆续来到昆山,共赴一场跨越古今、连接南北的戏曲文旅之约。从8月29日开启的2025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一直持续到9月20日,而活动举办地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还不到两年,截至今年6月底,就已接待观众超58万人次,成为汇集多元剧种展示与沉浸式体验活动的昆山文旅新地标。

博物馆+体育,打破传统界限吸引年轻群体

今年5月以来,江苏大地被“苏超”这场足球盛宴彻底点燃。各大博物馆纷纷加入应援行列,“晚上看球,白天看展”也成了这个暑期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体育激情与文化雅韵在今夏的江苏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当文博顶流遇上体育顶流,人气值拉满。今年暑假,南京博物院接待游客超过了160万人次,除了端出26个特色展览这道文化大餐,也为“苏超”球迷准备了诚意满满的“大礼包”。7月5日“苏超”南京VS苏州比赛日,非南京户籍的球迷凭本人身份证和门票,连续3天享受免预约参观的福利。此外,有“球”必应绳结制作体验、“好运连连”小莲蓬牙雕制作体验、“苏超”系列面塑制作体验等活动,也让球迷们在感受体育激情之余,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文创方面,今年暑假全省各备案博物馆实现营业额1.48亿元。其中,以“赛事IP+城市文化”为核心,泰州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苏超”主题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文创商店成了球迷打卡新地标。以十三个设区市动物形象为蓝本制作的冰箱贴,造型可爱又富有地域特色;带有“苏超”Logo的折扇,在扇动间尽显赛事风采;印有“泰厉害”字样的帆布包及T恤衫,时尚又充满活力,成为球迷表达热爱的时尚单品……这些文创产品巧妙地将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用品之中,既满足实用需求,又触动球迷的情感。

博物馆应援“苏超”,不仅仅是简单的跨界合作,更是一次文博与体育的深度对话。博物馆打破传统界限,以更加亲民、时尚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尤其是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让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博物馆+研学,将展览空间转化为“城市书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之《南京照相馆》的热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今年暑假迎来了200余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创近年暑期参观接待量新高。其中,有近40万名18岁以下参观者走进纪念馆,沉浸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家国情怀,传承精神力量。

博物馆+研学也成为这个暑期的绝对亮点。7月4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南京站暨第23届南京市“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启动,南京全市博物馆推出100余项主题展览、社教研学及夏令营活动。与此同时,“水韵江苏·博物知旅”活动暑期在全省铺开,江苏共举办展览、研学、夜游等活动1500余项,400多场博物馆夜游、200多个精品展览和研学活动精彩纷呈。

博物馆教育打破“展是展、教是教”的割裂模式,将展览空间转化为“城市书房”。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潮”起来,这个暑假,溧阳市博物馆和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将研学课堂“搬”到了考古工地,孩子们不但学习了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基本知识,也触摸到家乡历史的温度。

深度拓展教育服务功能,南京博物院暑期策划推出了330场教育活动,覆盖不同年龄层需求。“丝路双辉”系列活动课程、“博物思政”系列、“博物馆里的自然课”“‘苏’里有宝欢乐校园行”、“遇见——你好,镇院之宝”系列、南博艺术季“观艺传心”系列课程等启迪思维,吸引5158名观众参与。同时,打造“‘博物馆+社区’共同体——暑期文博知识进万家”系列社区活动,推动公共服务进一步延伸和覆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标签:
责编:钱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