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走进百景说长江|秦宗财:让长江文化成为“城市人文经济发展”的优秀载体
2025-10-26 11:3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顾炎格  
1

交汇点讯 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象征符号,内蕴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情感价值。长江沿线所具有的丰富文化遗产,富含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资源。10月25日,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中国大运河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宗财来到“走进百景说长江”交流对话活动,以《“长江百景”文化传播与城市的人文经济转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细致阐述了“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品牌形象与驱动城市人文经济转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专业的对策和建议。

秦宗财表示,城市人文经济转型是指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物质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以人文价值和文化力量为核心驱动力的深刻变革过程。这一转型不仅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可以通过文化赋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城市通过从“文化资源闲置”转型到“人文价值激活”,从“空间功能单一”转型到“人文+生态+生活”,从“产业孤立发展”转型到“文旅+多产业融合”,从“单向文化供给”转型到“主客共享的消费生态”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江百景’文化的传播,其实和城市人文经济转型有着很深的内在逻辑关系。”秦宗财指出,利用好“长江百景”文化传播从而达到驱动城市人文经济转型的目的,需要文化价值阐释与城市特色内涵建构、场景开发与城市空间价值升级、IP的创意生成与产业融合裂变、产品转化与供需有效对接,这四个阶段的齐头并进。“‘长江百景’在未来,有希望成为形成涵盖IP形象、故事体系、使用规范的完整矩阵。”秦宗财表示。

“长江百景”文化传播驱动城市人文经济转型的现实成效如何?秦宗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长江百景”文化IP通过对长江江苏段吴越文化、水乡生态等地域特质的提炼与具象化,成为长江江苏段城市重塑品牌形象的核心引擎,有效打破了传统城市品牌同质化的困境。“长江百景”IP通过标准化的视觉体系、故事叙事与文化表达,将分散的景观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品牌载体,使城市形象从单一景观代表转向文化IP聚合体。“‘长江百景’文化传播以文化服务为核心载体,通过将IP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公共文化产品,切实满足了长江江苏段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他也打破了长江江苏段城市传统产业的边界壁垒和行政壁垒,有助于消除城市间的文化隔阂,为区域协同奠定了思想基础。”秦宗财说。

“长江百景”作为标志性文旅产品,不仅体现了“水韵江苏”的鲜明特征,还彰显了江苏“以景为珠、以珠串线、以线带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放大了“水韵江苏”品牌传播效应。“接下来,江苏还可从完善品牌形象传播的媒介体系与精准效能等方面入手,继续创新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旅新线路、新空间,擦亮地方文旅品牌,让‘长江百景’这一品牌走得更远。”秦宗财表示,未来对于长江江苏段城市的人文经济转型,还需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文化保护”的长期平衡,通过保护性开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文化保护的共生。与此同时,需根植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炎格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