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牡丹,江苏文化史上的国色天香
2020-04-16 08:4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于 锋  
1
听新闻

国色天香的牡丹 赵亚玲摄

4月19日是今年的“谷雨”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过后,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民间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有这样一种花,在谷雨前后怒放,被誉为“谷雨花”,她就是牡丹。

提起“牡丹”,人们总会想到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但其实,在江苏文化史上,牡丹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痕迹。

“谷雨三朝看牡丹”

明代冯梦龙所撰《醒世恒言》中的名篇《灌园叟晚逢仙女》中说:宋代,苏州东门外有一个爱花如命的老翁名叫秋先,拥有一座遍植百花的花园,园中开得最美、最艳的正是牡丹:“众人看那四边花草甚多,惟有牡丹最盛。那花不是寻常‘玉楼春’之类,乃五种有名异品。那五种?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瓤,舞青猊,大红狮头。”“花木高有丈许,最低亦有六七尺。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冯梦龙是苏州人,用如此生动的笔墨描摹牡丹,正反映了苏州人对牡丹的喜爱。

“谷雨三朝看牡丹”,这是在苏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说的是谷雨节气之后的三天是观赏牡丹的最好时节。清代苏州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不管是豪门巨宅、寺庙道观,哪怕是文人一间小小的书斋,人们都会在空地上种上牡丹,待到谷雨节气前后,观赏这国色天香的富贵花卉。

沈周在《赏玉楼春牡丹》中如此描述“玉楼春”:“白头杯酒重临轩,喜见名花又一番。春粉腻霞微著晕,露红渐玉淡生痕。酷怜似醉还饶笑,尽是多情尚欠言。老者相看聊见在,远谋何暇为儿孙。”

牡丹花开之时,花农们采摘牡丹花到山塘花市出售。苏州城内种有牡丹的地方,“士女游观,远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悬灯,壶觞劝酬,迭为宾主者,号为‘花会’。”

“南都牡丹让江阴”

洛阳牡丹甲天下,苏州的牡丹正是从洛阳传入。早在北宋时,著名诗人苏舜钦在苏州建沧浪亭,就从洛阳买来牡丹种植园内。在苏州当过提刑的开封人蓝思稷,在苏州资寿寺后建万华堂,种植了三千多株来自洛阳的牡丹名种。

北宋末年,奸臣朱勔担任苏杭应奉局长官,为宋徽宗在江南大肆采办花石,在苏州阊门内建“同乐园”,园林之大,湖石之奇,牡丹之多,堪称江南第一。范成大《吴郡志》载,同乐园内种植牡丹数万棵,生性奢靡的朱勔在每一株牡丹四周都用丝绸支起帷幕,在花枝上挂着金牌,写着花种的名字。等到朱勔父子被宋钦宗查处后,愤怒的人们冲进同乐园,竟将满园的牡丹全部扒光,当作柴火烧光。

明代,聪明的江南人开发了很多牡丹栽培新办法,使牡丹适应江南湿润的气候。苏州文学家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说:“牡丹本出中州,江阴人能以芍药根接之,今逐繁滋,百种幻出。”江阴花匠发明了用芍药根栽培牡丹,使得“南都牡丹让江阴”,江阴的牡丹胜过了南京的牡丹,一度成为江南牡丹培植中心。

写入《镜花缘》的盐城牡丹

盐城有两种市花,一为牡丹,一为紫薇。在盐城市亭湖区的千年古镇便仓,有一片奇特的“枯枝牡丹”,这是苏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牡丹园。

便仓枯枝牡丹非常奇特,花朵芬芳馥郁,叶片青翠欲滴,但主干却如枯柴一般,干瘦憔悴。明人夏雷写的《卞参政公传》载,北宋末年,当过陕西参知政事的卞济之(苏州人)为避战乱,隐居便仓。他将从洛阳带来的红、白两种牡丹种在园内。红者,寓意报国忠心;白者,寓意清廉做官。卞济之还在旁边石头上刻上两句诗:“此花琼岛飞来种,只许人间老眼看。”另有一说,最早的便仓牡丹为担任过西溪盐官的两位北宋名臣吕夷简、范仲淹手植。

不管来历为何,千年岁月中,便仓牡丹以其叶绿、枝枯、花艳闻名遐迩。清代,长期寓居连云港的李汝珍在名著《镜花缘》中这样写道:“如今世上所传的枯枝牡丹,淮南卞仓最多,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内,如干柴一般,顿可燃烧。”这里提到的“淮南卞仓”正是盐城便仓。

如今,江苏每个城市都拥有观赏牡丹的佳地,徐州云龙公园、盐城黄尖牡丹园、南京古林公园、常熟虞山尚湖、如皋东方牡丹园、常州东坡公园、淮安楚秀园等。年年谷雨花似锦,岁岁观花人如潮。每年这个季节,人们都会扶老携幼,去欣赏美丽的牡丹花。本报记者 于 锋

标签:牡丹;苏州;江阴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