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书香,点划钩染,描摹出山水气韵、历史景深。不惟可观,更兼可赏。日前,《江苏重点旅游景区书法文化调查报告》正式出炉,作为“水韵江苏·一景一诗一书”省书法院精品巡展的配套调研活动成果,得到了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书法艺术是文旅融合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之一,也是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的最佳载体之一。”
调研组30余名书法家历时两个多月,对全省传统人文、革命文化和新型主题乐园3大类型、52个重点旅游景区进行了书法文化调查。共拍摄实景照片4855张,整理楹联作品700余幅。
现状整体向好,态势喜人
各地各景区高度重视,景区从顶层设计、景点布局,到营运管理、资金投入,都把书法艺术作为重要文化元素优先考虑,营造了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
书法作品普遍质量上乘,在景区名称、重点展示区域的匾额、楹联,大都专门邀请国内重要书法家精心创作,其专业精湛的书法艺术水平,体现出书法文化价值的含金量。
特别是我省专业书法家在景区文化中展现出的积极作为,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在以书鉴景、以景映书的过程中,调研组发现总结出书法艺术在景区中的七种主要展示形式。
景区题名
大都由书法名家题写,以隶书、楷书、行书为主。
匾额
大都悬挂或镶嵌于建筑物正墙、房檐、门梁之上。写景状物,抒发情怀,大都寓意深远,五体皆备,风格各异。
楹联
楹联通常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 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之上。作用与匾额相似。
景点题铭
直接在石上刻写名称,点明该处风景特色,通常是网红打卡点。
石刻
以景区内现存的天然石壁来刻文记事,面积较大,字数较多。将书法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如焦山石刻等。
刻石法帖
将古今名人法帖,摹刻在石碑、石条上,镶嵌在园中曲折长廊的粉墙上或厅堂壁面间,供游人参观。如苏州园林石条书法楹廊。
室内悬挂的书法作品
最常见形式有中堂、条幅、条屏、对联、横幅、斗方、手卷、信札等。
将书法作品作为文创开发和景观氛围的重要元素,以现代传媒方式,如景区视频介绍、灯箱、投影、文创产品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植入式”展示。
南图文创“过云楼”系列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法文化既是“仙”,也是“龙”,将书法文化资源与旅游紧密结合,对提升江苏文旅的独特魅力具有积极意义。正所谓:
文章俊得江海助
一山一水一诗书
铁钩银划添气象
水韵文韵两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