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古希腊文明史诗!南博“爱琴海的荣耀”特展将开幕
2024-06-05 21:29:00  
1
听新闻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南京博物院“爱琴海的荣耀:古希腊文明”特展将于6月6日开幕,呈现来自希腊14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展品,反映古希腊文明自史前至“希腊化”时代开启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风貌。

“抽象”的希腊文字

古希腊新时期时代始于公元前7000年,在持续的3000年时期里,爱琴海上就已经有了航海活动。考古发掘出的工具、陶器、石制雕像等物品,展现了希腊人在手工技艺上的显著成就。展览上展出的公元前5800-5300年彩绘球形陶罐,就是一件典型器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种装饰风格在斯佩尔切奥斯河平原以及北部的色萨利平原非常流行,这说明两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古希腊文字从何而来?4件泥上的线形文字给出答案。公元前1450年至前1400年期间,克诺索斯王宫及其希腊大陆的多个王宫中心均采用了一种新型文字——线形文字B。经过深入研究,现已证实这种文字为最早的希腊语形式,也被称为“迈锡尼语”。线形泥的制作过程是使用锋利的骨头或金属工具在未干的长方形或细长条叶状泥版上刻写文字,随后将泥版置于阳光下晒干,并按类型分类放入带有标记的篮子中,在宫殿的档案馆中进行保存。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派罗斯地区的宫殿遭遇大火,大量泥版在大火中被烧硬,从而得以保存至今。


展览展出的4件泥,其中两件分别记录了为统治者舰队和军队效力的男性名单,以及金属器皿的储存情况。另两件或是记录某一笔交易中农产品的相关内容,或是记录下王宫内葡萄酒、无花果、谷物和绵羊等物品的账目。


展品里藏着荷马史诗“片段”

西方文学以古希腊文学为源,而古希腊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非荷马史诗莫属。展览上,荷马头像、“阿伽门农的面具”、野猪牙制成的头盔等展品皆与这部文学巨作有关。

此次展出的展品——“阿伽门农的面具”,可谓明星展品。展览策展人管琳介绍,文物原件属于希腊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境,这件虽作为复制品,同样难得一见。

“阿伽门农的面具”是由德国传奇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发掘。在他所处的时代,世人一直认为荷马史诗只是传说和“想象的现实”。而施里曼为了求证荷马史诗的真实性,在特洛伊买下一块地发掘起了古城遗址。当时发掘出的“阿伽门农的面具”与荷马史诗中的描写非常吻合,它作为一件重要“物证”轰动一时。不过,现代考古研究证明,这个面具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比传说中特洛伊战争的时间早了300至400年,并非真正的阿伽门农面具。

展览上还展出了一件野猪牙头盔,这是迈锡尼人的标志性头盔。迈锡尼人把动物身上的牙齿制成小片,用来抵御侵袭。为了制成一件野猪牙头盔,需要猎杀约50头野猪,这也能展现出当时战士的英勇。这一头盔在荷马史诗中也有提及。

希腊人的休闲与竞技

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开始用石材制作面具,这些面具成为喜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534年,阿提卡悲剧的兴起使雅典成为希腊诗歌和戏剧艺术的中心。悲剧并非仅仅代表悲惨的结局,其重点在于严肃庄重地模仿高尚行为。而阿提卡喜剧的内容主要聚焦对个人和社会的批判,以及政治讽刺。

戏剧这一表演形式的发展充分展现了雅典社会的活力与言论自由,展览展出悲剧、喜剧面具等展品,为观众展现了当时人们休闲生活的一种面貌。

展厅中,一件古代的“奥运会奖牌”同样值得关注,它是出土于奥林匹亚考古遗址菲迪亚斯工作室西北的三足鼎。管琳介绍,在几何风格时期,三足鼎被视为崇高的祭器。此类型鼎设计有三个支脚,鼎缘配置两个把手,把手以人形或兽形的小雕像进行装饰。据荷马史诗记载,阿凯亚的英雄们在围攻特洛伊的战役中,将三足鼎作为体育竞技的优胜奖品。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童棹凡

标签:
责编:童棹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