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江苏地域文明历史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6-20 09:00:00  来源: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  
1
听新闻

6月19日上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江苏地域文明历史研究,扎实推进文化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和文旅部、国家文物局部署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前一阶段召开厅党组会议及时组织学习贯彻的基础上,借用“周末学堂”阵地,专题召开厅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交流(扩大)会再次进行交流研讨。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作《深入研究中华文明 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专题辅导。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主持会议并就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求。会议同时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厅领导班子成员,厅机关、驻厅纪检监察组全体干部,厅直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共计260余人参加学习。

杨志纯就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五点要求。第一,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全过程。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全省文旅系统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把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研究引向深入,更加自觉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文化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第二,加强联合攻关、注重宣传阐释,用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解读中华文明。江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有22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全国排名第三,有13处国家大遗址、25处省级大遗址,无锡鸿山、阖闾城、扬州城、高邮龙虬庄遗址等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地域文明史的重要物证。要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大统筹组织力度,强化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重点做好淮河下游、太湖北部、太湖西部等史前时期,以及吴文化、汉文化、六朝文化等历史时期课题研究,努力破解历史之谜、回答重大问题,形成一批体现江苏特色的重大成果,深入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并积极争取有更多重大成果纳入考古中国项目,不断增强江苏考古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要加大对文明探源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宣传力度,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利用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研究基地和考古工作站等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用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阵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活动,综合运用媒体报道、新闻发布、编撰通识读物等手段,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江苏篇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第三,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价值,以江苏特色文化标识展现中华文明。大运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千年文脉奔流不息。要围绕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推进大运河、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充分利用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化文物资源,展示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走廊。重点是深入开展大运河和长江流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进一步加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持续实施大运河、长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高水平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提升“运河百景”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功能,精心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长江文化节。要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按照“两廊两带两区”文旅空间布局,深入推进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深化研究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建设实施方案,推出更多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旅融合标志性产品,培育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

第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省有不可移动文物20007处、非遗资源项目2.9万个、可移动文物280余万件,有古籍450多万册。我们既要科学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也要积极探索文物和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路径。要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贯彻关于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等系列政策文件精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好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深入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持续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非遗购物节等活动。要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审美、科技等多重价值,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生动载体,组织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原创展览和文创衍生品,开发一批串联重要遗产点的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旅游线路和特色街区、景区。要加快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内容数字化、传播智慧化,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保护利用和现代表达形式,探索实施文化遗产云建设工程,建设博物馆数字展览空间,推出更多线上展览、数字文创、虚拟讲解等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新场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亲可感可知。

第五,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文明互鉴,在展现江苏精彩中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我们注重把人文交流融入“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全球推广,全方位彰显“水韵江苏”美的风光、美的人文、美的味道、美的生活,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到江苏、了解江苏,有效扩大了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朋友圈”。要坚持把文化遗产作为文明传播交流的“天然使者”,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江苏国际友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港澳台地区深化交流合作,充实完善包括书画、文物、非遗等在内的对外交流精品项目库,推出更多“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品牌产品,依托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和“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等,组织江苏特色文物和非遗对外交流活动,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积极拓展文化遗产对外宣传途径,做好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结合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等,开展对外和对港澳台文物和非遗交流传播活动,探索搭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国际交流平台,推出富有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的优质入境游产品,进一步扩大江苏与世界各地文明互鉴的覆盖面,在传播“水韵江苏”精彩中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杨志纯强调,加强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既是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统筹推进,厅党组已决定成立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领导小组和顾问专家组、指导专家组,即将印发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方案和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江苏行动方案,厅各有关处室和单位要深化研究、提升能力,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更多研究成果,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形成更多特色工作亮点。

贺云翱教授围绕文化自信及其战略任务,中华文明概念、起源、形成、发展、特质以及当代价值等,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为全体与会人员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了一堂信息量大、逻辑性强、深入浅出、分析透彻的中华文明历史课、中华文化研究辅导课。

会议期间,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拾峰,副厅长钱钢,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川,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士泽分别结合分管领域工作交流了学习体会。

奋力书写中华文明探源的江苏答卷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拾峰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以贯之展现出对传承历史文脉的深厚情怀,对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深邃思考,并对中华文明探源作出科学擘画。我从中体会到,中华文明探源,是守护民族文化根脉的铸魂工程,是运用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工程。

江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历史将探寻江苏大地辉煌文明形成和发展脉络的使命交到我们手上,这既是一份崇高的事业,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我们要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厚植中国道路的文化底蕴为己任,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以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担当,奋力书写中华文明探源的“江苏答卷”。在深化地域文明历史研究上交出新答卷,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上交出新答卷,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上交出新答卷。

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迷人光彩

副厅长 钱钢

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四个提升能力”上多下功夫。提升守正创新能力。支持各地将非遗保护利用与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相结合,将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不断探索“非遗+”文旅融合新方式。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加快制定数字化标准规范,构建非遗数据库;以个性化产品带动消费,支持各地开展传统工艺品牌活动;支持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全面推进“非遗在社区”。提升专业保障能力。完善传承人评估机制,推进传承人队伍规范化管理,探索建立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后备库,培育壮大青年传承群体和人才团队,切实加强机构和人员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提升传播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新媒体独特优势,发出江苏非遗好声音;借助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推动江苏非遗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充分展现魅力。

持续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 不断增强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川

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立足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更多江苏精彩。打造精品项目增强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全国率先提出对外交流精品项目库建设理念,举办“欢乐春节•水韵江苏”线上展览展演;加强与国外主流媒体等合作,与希腊国家电视台合作拍摄《跨越时空的“相遇”》系列视频,将于本月24日举办视频发布仪式。创新传播手段增强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出3D杂技剧《金箍棒》,利用VR技术展示非遗代表性作品;开通“水韵江苏”脸书、推特等五大社交媒体账号;今年将建设海外版3D云赏“水韵江苏”项目,制作博物馆和红色文旅主题视频素材,走进港澳地区学校历史和通识教育课堂。用好交流平台增强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创新建设“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加强海牙中国文化中心阵地建设,依托展会平台传播江苏文化,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广、传得更远。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南博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士泽

作为省级文物考古单位,南京博物院在推进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上既责无旁贷又任重道远。在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伟大意义的认识上更加深刻。打造精神标识、维系精神纽带,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阐释中华文明、阐明道路底蕴。在进一步明晰江苏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环节的把握上更切实际。抓好深度凝练具有江苏特质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淮河下游史前文化发展进程等四个重点课题研究,构建和完善江苏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年代序列。在进一步推进探源成果转化实现教化育人的举措上更加具体。策划实施更多具有鲜明江苏文化特质、展现江苏文脉的特色展览展陈,开展优质社会教育,开发优秀文创产品,深入推进文化文物数字化建设,开展公众考古活动,把探源工程新成果转化为具体文化服务产品,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标签:江苏;中华文明;重要讲话精神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