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南京晓庄学院举办沉浸式音乐党课、信仰公开课
2025-07-01 20:0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铁蹄下的歌女悲泣、游击健儿的铿锵战歌、黄河奔流的怒吼咆哮、南泥湾的丰收喜悦……一曲曲经典旋律,串联起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举行“穿越时空的和平之声”沉浸式音乐党课、信仰公开课,运用舞台思政宣讲与沉浸式艺术表现深度融合的方式,回望峥嵘历史,感悟伟大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音乐为舟,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党课在庄严的管乐合奏《人民军队忠于党》中拉开序幕,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党员教师杨诗铃担任党课主讲人,以饱含深情、引人入胜的讲述,带领观众穿梭于抗战历史的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共赴国难”,《松花江上》的泣血控诉与《铁蹄下的歌女》的悲怆呐喊,将时间拉回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主讲人动情阐述:“在东北沦陷的悲愤岁月里,张寒晖、聂耳、田汉等音乐先驱们,用音符化作匕首投枪,刺向侵略者,唤醒全民族的觉醒。音乐,成为那场伟大抗争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号角。”

文物证言,民间记忆守护民族根脉​​

第二篇章“中流砥柱”,《长城谣》的深情咏唱与《游击队歌》的激昂旋律,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英勇斗争的昂扬士气。《游击队歌》中的一名参演演员刘柄岑,系学院2025届毕业生,即将成为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在毕业典礼后的第十天,他用参与党课演绎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他深情地告白母校,“我在晓庄的四年过得很充实,这片沃土给予我成长的养分,更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党课特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为师生们讲述《永不磨灭的记忆——追忆老兵事迹》的思政微课。吴馆长深情回顾了他以一己之力创建博物馆的初心,他表示,抗日战争这段伟大而厚重的历史,只有把国家记忆与民间记忆相融,才能构成民族的记忆,只有民族的记忆才能承载这段屈辱与光荣的历史。他用两个老兵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信仰、忠诚与和平的精神内涵,勉励在场师生珍惜今日和平的幸福生活。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邓琦表示:“吴馆长及其博物馆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民间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民族记忆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真实素材和深厚的精神滋养。”

艺术共振,经典旋律激荡山河回响​​

第三篇章“山河回响”通过配乐诗朗诵《我爱这土地》与震撼的双钢琴协奏《保卫黄河》,艺术化地再现了台儿庄血战的惨烈与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

《保卫黄河》以史诗般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让旋律悲愤雄壮、令人振奋,两位钢琴专业教师用精湛的演绎展现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主讲人杨诗铃说道:“《保卫黄河》不仅是音符的排列,更是全民族抗战意志的喷薄。它痛斥侵略者的残暴,记录人民的苦难,更以雷霆万钧之势高呼着必胜的信念,成为民族解放的嘹亮号角与进军的喧天战鼓。”

歌声礼赞,伟大精神照亮复兴征程​​

终章在《再唱南泥湾》的豪情满怀与《歌唱祖国》的磅礴气势中推向高潮。

童声领唱,全场在音乐响起时自发起身,挥舞起手中的国旗,共同放声高唱“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创新育人,艺术思政焕发时代光彩​​

据了解,主讲人杨诗铃老师是沉浸式音乐党课的发起人、总策划,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师生们的积极踊跃参与,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编创,将音乐学院艺术教育成果与音乐思政党课有机衔接,运用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形式赋能思政教育更加鲜活可感。

整场音乐党课高潮迭起,现场师生们纷纷表示,这堂沉浸式音乐党课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可听、可感、可思,极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信仰的力量真的可以超越时空、跨越时代、生生不息。(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 徐翔)

标签:
责编: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