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苏州丝绸博物馆logo里的奥秘—绿意里无限循环的希望(南小蟹)
2024-11-04 18:36: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姑苏城人民路的此端与彼端,有两种文化生命在延续着:一是宗教;二是丝绸。北寺塔安然地矗立在人民路与西北街的交汇处,微风拂过,塔顶延边的六角风铃会奏起古朴的乐音,与此相和的,是来自对面的苏州丝绸博物馆里节奏沧桑的机杼声。苏州丝绸博物馆是一座兼具博物馆功能与丝绸文化展示的美学空间,于百馆之中,尽显清雅格调与不俗气质。它是中国第一座以“丝绸”为主题的专题性质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传播丝绸文化的使命。整体建筑外观简约、清新,以白色为主调,大概由四个馆区以及广场构成。

几处场馆的名称也很有特色:历史馆→现代馆→未来馆,时间线条亦如蚕丝般具象清晰。身临其境,我们可以领略到华美丝绸背后的诸多风景。比如,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丝绸文物的精美巧思与渊源出处、非遗织造的动态展演与技艺展示,还可以感受到蚕宝宝食桑吐丝的松弛惬意。不过,在历经时间淬炼的事物面前,文字依然缺乏力量,需要人们亲临观赏方得圆满。因此,我想尝试运用自身分析力,仅仅透过该馆的logo标识,看能否窥探出其隐藏的奥秘与深意,解锁“博物知旅”的另类体验感。苏州丝绸博物馆的logo设计图取材于青铜器文物——“战国宴乐渔猎攻占纹图壶”。该壶内涵丰富,工艺精美,再现了古代生活的一些场景。其中,壶颈部第一区上刻画出的“采桑女”形象,生动细腻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辛勤劳作的可爱面貌。整个logo的颜色由绿与白组成,清新淡雅。绿色线条流畅,简易勾勒成采桑女与桑树叶的形象。图案外部整体环绕一圈,呈现出完美的圆形,有种柔和圆润的质感。

绿圈之内,我们可以看到:一名女子(看发髻)正坐在桑树上,沉浸式地采摘桑叶,其身前后为桑叶环绕,仿佛置身于一处充满灵气的净地,外界的纷扰与她无关,只需专注于桑叶的采摘。图案的重心在采桑女的身上,手部与桑叶的连接很好地平衡了视觉观感。桑叶在采桑女指尖的触碰下,好像变得非常轻盈灵动,朝向采桑女的头顶上方,左右反向伸展,似乎要将她包裹在桑叶的世界里。整幅logo图给我的第一感觉:千年前的采桑时光被定格在内,静态的采桑动作在流动的绿意里无限循环,以前、现在或者未来都拥有着无尽的希望。采桑女的样貌虽然抽象,但勤劳的灵魂却很具体。采桑者的初衷是为了使蚕之生命得到充沛滋养,吐出结实的丝,结成坚固的茧,为丝织物的成型夯实原料基础。采桑之举,是丝绸生命的开端,用来标识苏州丝绸博物馆,非常贴切。

中国古代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幅图里,存在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外圈象征着天地,采桑女代表人类,桑树叶是自然,人与自然在天地之间和谐共生,有序往来。人类想要收获,先要付出行动。于是有了第一轮行动:植桑采桑;第二轮行动:喂蚕养蚕;第三轮行动:抽丝煮丝;第四轮行动:织经造纬......

历经重重工序,终获美物——丝绸。丝者,原料也;绸者,成品也,“丝绸”二字本身就描绘了从量到质的优美转变,是人类与自然愉快合作的成果。行动之后,有所收获,收获促进行动,再次有收获,如此良性循环,劳作不息,人类的进步也由此而来。因此说,绿意里隐藏着无限循环的希望。这份绿意,是人对自然的尊重理解,是持续协调的发展方向,是不急不躁的专注力量,是美好生活的初心所向......我想,“博物知旅”的终极意义应该是从与博物馆相关的事物中提取并获得力量,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用心,一个简单的logo标识里就蕴藏着能量。思考,可以赋予这趟旅程更高的价值。也许,我们都可以像采桑女一样,心怀绿意,以安定淡然的姿态,专注于眼前的学习或工作,活在美好的当下,内心便会拥有无限的希望!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