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南京市小西湖小学二(5)班 陆侑辰
编者按: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一批革命诗词,它们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它们代表着共产党的初心与记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日前,由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革命诗词知多少”挑战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开设《我读革命诗词》栏目,邀您一起诵读革命诗词、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赏析:朱克靖(1895—1947),原名宏夏,字竹懿,号克靖,湖南醴陵人,中共党员。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任第九军党代表。1938年1月任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1940年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1941年任苏中第三分区专署专员。1944年任苏浙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12月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秘书长、联络部部长。1946年1月任华中民主联军政委、驻郝鹏举部军代表。1947年初因郝鹏举反水被捕,解来南京,同年10月牺牲。
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百般恐吓,企图劝降,并3次大摆宴席,请朱克靖吃饭,许以高官厚禄。朱克靖不为所动,写诗明志,决定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字里行间,跳动着他对党的一片赤胆忠心,闪烁着他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随后他以绝食作为最后的抗争,慷慨赴死。“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终身矢志不渝,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朱克靖坚如磐石的意志与信仰,使得他在无数次革命的重要关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1947年秋,敌人听闻朱克靖已经在狱中绝食抗争后,决定对他下手。他们将朱克靖押上预先停留在看守所大门口的救护车上,然后用绳索将他绞杀,将遗体掩埋在雨花台荒郊野外。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综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