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革命诗词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2023-09-08 15:4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朗读:南师附小铁北新城分校一(5)班朱涵宇

编者按: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一批革命诗词,它们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它们代表着共产党的初心与记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日前,由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革命诗词知多少”挑战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开设《我读革命诗词》栏目,邀您一起诵读革命诗词、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赏析:在毛泽东已发表的诗词中,七言绝句仅有五首,此为一。“题照”,即照片上题诗。先有照片,后题诗,故称“照片配诗”可也。当诗词单独刊行,照片不附,读者又可从诗句推想照片,此大有意味之事。“飒爽”二句,是就照片上有形有色的形象所作的铺排。“英姿”者,状人;“五尺枪”者,状武器;“曙光”者,点时间;“演兵场”者,点空间。

二句一出,人景皆活。即便不看照片,照片如在目前。“飒爽”句,借用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成句--“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杜甫之诗,恰巧是赠给一位画师的,因重点在于表现其绘画成就,故有“题画”诗风采。毛泽东颠倒引用,为了协律;将状男性猛将语加诸女性民兵,又为了突出女民兵之英豪。“五尺枪”,有人考证为“三八式”步枪,或据照片判定。

“中华”二句,是跳出照片空间而作的情感生发与时代慨叹。称“画外音”,亦无不可。有此“画外音”,照片上女民兵之形象便被赋予广泛指代意义。“红装”,又称“红妆”,指女性盛装。《木兰诗》谓:“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毛泽东将“红装”与“武装”相对,一经活用,女民兵的习武英姿跃然纸上。何者为美?何者为丑?这是时尚对生活的询问。此诗刊出后,一种新的审美理想成为一代人的追求。20 世纪60 年代,最时髦的服装是绿军装。男女无别,皆以为美。乃至群众组织也以“兵”命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领袖人物的诗歌影响。

诗是时代产物。毛泽东创作此诗时,战争的威胁来自中国四方。用诗回应战争与和平的时代课题,或许太勉为其难,但后人无法否定诗人的国家之忧。

诗,永远是诗。诗的任务是以“美感”撩拨心弦。即便充斥着浓烈的政治情感,诗也拒绝充当单纯的布道文告。了解了这一层,再读此诗,我们自然能面对女性之美、红装之美、武装之美!

《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

这本《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书为纵式长方形,32开本,主题颜色为红色和白色,上部与左侧为红色,中间从右至左有“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字样,其中“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竖式排列;右边为白色,中间部分是毛泽东的头像,头像下面有倾斜的“任弼时”字样,和一枚红色的印章,印章内“任弼时”几个字字迹不清,下面是“东北书店 印行”六个字,“东北书店”为草书,“印行”两个字为标准的印刷体。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青年学生及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寻求革命真理,当他们看到延安的现状和他们想象的有所差别时,心中就出现了一些波动的情绪,甚至有人写文章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还有一些文艺工作者自视清高,不愿意和老百姓交谈和来往,认为他们是土包子。这些文艺工作者在行为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艺术创作上也脱离了人民群众。在鲁艺任教的周立波曾经说:“鲁艺的院址是在离城十里的桥儿沟,那里是乡下,教员的宿舍,出窑洞不远,就有农民的场院。我们和农民可以说是毗邻而居,喝的是同一井里的泉水,住的是同一格式的窑洞,但我们却‘老死不相往来’。整整四年之久,我没有到农民的窑洞去过一次。”

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先后邀请了许多文艺界人士,和他们交流文艺界的情况,决定召开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1942年5月,中央宣传部召集延安的文化、文艺界人士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办公厅西厅召开了有一百多人参加的一次盛会,其目的就是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5月2日,会议召开,毛泽东到场并作了“引言”部分的发言,23日又在会上作了结论,被称之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巨大的反响,一些解放区或者根据地纷纷出版这部著作,有的地方将这本著作一印再印,仍然供不应求。

1947年9月,东北书店出版发行了《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这部著作。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任弼时的藏书,1964年9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去北京了解任弼时同志在延安居住情况时,任弼时同志的夫人陈宗瑛将这本藏书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经专家评定为二级文物进行珍藏与展出。

来源:《毛泽东诗词鉴赏》 、“学习强国”延安学习平台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综合发布

标签:我读革命诗词;江苏;革命文物
责编:颜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