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革命诗词|《过洞庭》
2023-09-26 10:5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朗读: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张嘉珈

编者按: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一批革命诗词,它们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它们代表着共产党的初心与记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日前,由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革命诗词知多少”挑战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开设《我读革命诗词》栏目,邀您一起诵读革命诗词、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赏析: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康,字仲澥,湖南宜章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在北京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5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927年8月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3月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7月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治委员。1932年任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中共党团书记。1933年5月到上海法租界环龙路骏德里37号,与互济总会救援部长研究工作时被捕,被关押在法租界巡捕房,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看守所,9月转押至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同月牺牲。

1921年前后,作者为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沙、汉口之间,曾于数日内两渡洞庭湖,故作此诗。在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得志与不得志的意境,来形容两个不同的世界,以此表达了他坚决与黑暗势力斗争的气概以及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心态。

诗分成上下两段,从洞庭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由此引发出两种感慨。上段的洞庭湖,狂风怒吼,乌云密布,阴森可怕,好像有无数的恶鬼在嚎叫。当时是一个豺狼当道的世界,军阀横行,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作者引用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形象地揭露了这个当今黑暗世界,表达了他的愤懑之情。“禽猕残除之,我行适我素。”一切黑暗的,统统把他们一扫光,绝不姑息养奸,我就是要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下段则是洞庭湖另一番景色,“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这是多美的一幅图画,秋水映照着夕阳,彩霞如火,身在这幅美丽的画中,不禁遐想,这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共产均贫富”,是作者当时想象的一幅景象。“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为实现这个理想要惨淡经营,努力奋斗。“惨淡经营”即苦心经营。

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是这首诗的鲜明特征。用词朴实,通俗易懂,头尾连贯,前后呼应,是这首诗的另一特征。这首诗分为上、下两段,每段的开首结尾相呼应。


图片来源:“中国雨花台”微信公众号

这是民国时期邓中夏使用的手炉,伴随了他的学生时代,浸润过书香,更见证了动荡时代爱国青年的豪情与热血。

1920年夏,邓中夏从北京大学毕业前,在北洋政府铨叙局任职的父亲就开始为儿子谋划前程,托人在农商部为他找了一个待遇优厚的职位。聘任书送来,邓中夏却拒绝了:“做官的人,都是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我要当人民的公仆,我绝不去当官,公仆就是大众的长工……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

出身显贵的邓中夏,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事业。1933年9月21日,南京雨花台,伴随一声枪响,邓中夏英勇赴义,时年39岁。手炉的温热会消散,但烈士浩气将永存世间。

资料来源:《雨花英烈诗词》、百度百科、“中国雨花台”微信公众号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综合发布

标签:我读革命诗词;江苏;革命文物
责编:颜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