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南京篇︱革命文物“活”起来 为“宁”发展铸动能
2022-07-04 10:0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好革命文物、让人们铭记站起来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策划推出的“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网络投票正式启动。通过遴选“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若干,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让更多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成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营造全民共同守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具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红色资源丰富。我们党在南京的奋斗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

本次活动,南京市征集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市博物总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市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7处革命场所共计11件革命文物,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来自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封不足800字的家信,饱含着红色特工冷少农对儿子拳拳的爱与期望。他要求子女不能“一切以自己以家庭利益为重”,而是要立志“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严父之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令人潸然泪下。

“我就是死,也要把我抬到南京去。”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墙壁上,镌刻着张兴儒烈士的遗言。馆藏文物——染血的公文包,是时任三野35军104师312团2营副营长张兴儒生前的一件遗物。73年前,为解放南京,张兴儒带领战士冲锋时,不幸被流弹击中,随之壮烈牺牲。染血的公文包,时刻提醒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先烈付出的鲜血与生命。

梅园新村纪念馆的一只小铜钟背后,是无名女共产党员为传递情报慷慨赴死的革命故事。无名,却以忠诚为名,以信仰作序,为后继者筑起不朽丰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渡江胜利纪念馆展柜中陈列着战地记者陶迅在渡江战役打响前夕,给父亲写下的3000多字长信。字字句句,朴实无华的文字道尽家国情怀,令人扼腕。

梅园新村的17号大饭厅里,桌椅笔墨摆放整齐,再现当年周恩来在此举行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的情景。1946年11月15号,蒋介石公然在南京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代表大会”,引发全国人民的不满。遵照党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团表明了坚决反对立场,并决定提前撤返延安。就在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后,仅过了两年多,人民解放军一举冲破长江天堑,顺利解放了南京,从而证实了周恩来在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预言。穿过浓重的历史尘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满怀革命的理想与信念,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砥砺前行,赢得了中华民族人心的较量,更让今时的我们倍感振奋与敬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里,一架16毫米的贝尔牌摄影机,是当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的真实历史,也是目前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这些弥足珍贵的画面让世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为死难的无辜者发声,时刻警醒着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发声,张纯如在《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问世后曾说,“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保存和牢记真相,让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1976年9月,张惠田烈士的父亲将一张《临时抗属证明书》捐献给南京市博物馆。时隔45年,张惠田烈士的儿子前来查找文物,再续一段爱国拥军的感人故事;孙中山纪念馆内,一方“先声夺人”印引人注目,原是民主革命家赵声在黄花岗起义中使用过,不仅反映了先烈志向与追求,更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一张“两航起义”回归飞行员的合影背后,是“两航”人员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投向祖国和人民的正义行动,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航空烈士公墓的英烈碑上,镌刻着1468位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守护祖国山河而牺牲的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名字。“红色战鹰”郑少愚在家国危难之际,不畏牺牲、英勇顽强,对今日的我们来说,更具教育意义。

岁月不居,这些革命文物却历久弥新,像磁铁一般吸引着观众走近那段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与人们对话,给予新时代的我们愈加深刻的教育和省思。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从金陵沉重的历史深处走来,跨过乌云蔽日的民族之殇,见证军民一心的奋勇顽抗,英雄儿女的不卑不亢和赤子之心……革命文物不灭的红色信仰之光,恒久闪耀。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在南京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更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奋斗中创造美好未来。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黄泽文

标签:革命文物;江苏;革命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