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南通:保护工业遗存,“一个人”重新擦亮“一座城”
2024-04-22 17:30: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南通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通扬运河边,大生纱厂前,“大生马头”牌坊沐浴百年风雨,张謇手书的遒劲字体熠熠生辉。落成于1915年的大生钟楼,曾是古镇制高点,至今走时精准、钟声清越。4月21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调研行走进南通,探访“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命运与共。

大生钟楼

1895年,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南通唐家闸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棉纺织企业——大生纱厂,迈出了实业救国的关键一步。在朴素清幽的厂区里漫步,“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的忙碌景象依稀如在目前。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自豪地说,129年来,大生纱厂坚持了三个“没有变”:由张謇取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厂名没有变,大生纱厂的纺织主业没有变,大生的厂址也没有变。

在传承中发展,于不变中求变,大生集团在坚守传统主业、传承企业家精神的同时,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2022年大生建成投产“十四五”期间国内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万锭用工仅需10人以下,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未来,大生集团将努力走好四条路:智能制造之路、低碳发展之路、全产业链之路和弘扬张謇文化之路。”漆颖斌说。

如今,“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工程”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步入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内,百年前的青砖在斑驳墙体间清晰可见,美国红松制成的木柱写满无言的沧桑。这座利用张謇工业遗存转型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产业园区,拥有五座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对这些建筑的保护修复严苛到什么程度?南通一八九五文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红说,连一块木头坏了都要找百年前的来修补,“最小干预、最大保留,修旧如旧、以存起真,南通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在全国都是做得最好的”。

这里的7号、8号馆原为广生油厂车间和纱厂仓库,如今蝶变为展览馆,办过多项大展和新车发布会;广生制皂文化体验馆前身为广生油厂,今天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古法制皂工艺;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由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经保护性修缮改造而成,将活字印刷、古法造纸、丝网印刷开发成生动有趣的体验课程……按照从工业建筑再利用到文化传承与振兴的发展思路,许多工业遗存走出了时光的茧房、收获了新生。

“一厂”“一园”“一镇”,已成唐闸现代文明的特征和骄傲。“唐闸功能定位为工业文化博物院,利用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以及相配套的居住、办公、文化等设施,形成体验工业文化的博物馆群。”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奚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南通将重点推进大生纱厂、复兴面粉厂、唐闸红楼等保护利用工程项目,推动唐闸片区工业遗存保护和以民族工业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院群的构建。”

在南通博物苑,曾迎接过梅兰芳、杜威、黄炎培的张謇故居已恢复原貌,每天涌入近万客流。张謇雕像前,市民游客敬献的鲜花从未间断。先生手植的两株百年紫藤成为热门取景地,其种子被制成文创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这座创办于1914年的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在悠悠时光中焕发无限生机。

让历史建筑“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保留建筑的历史沧桑感,同时又呈现健康的肌体面貌——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谈起他对“保护”二字的独特理解。如今南通博物苑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举行200多场社教活动,开发了20条以“张謇与近代第一城”为主题的研学游路线。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南通博物苑将联合31家博物馆举办“教育博览会”,将各馆的教育活动、课程包“一网打尽”。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兴国理想以另一种方式在今天赓续。

未来,南通将继续加强对张謇文化的挖掘,以“一个人”重新擦亮“一座城”,在主城集中展示张謇的城建成就,在唐闸、天生港集中展示张謇的工业实践,狼山则展现以垦牧为特色的文化景观,由此全面呈现张謇对南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贡献。可以想象,张謇与“一座城”的故事,将在新的时代风景里展开精彩的续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文 陈越/摄 高鑫/视频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