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实题材弘扬淮剧文化 涟水实现好戏“涟”台
2021-01-25 14: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20年11月,涟水淮剧团作为全国唯一基层院团,携《村里来了花喜鹊》赴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村官三部曲”的诞生被业内人士称为现实题材创作“涟水现象”,时任文化部长雒树刚赞扬涟水淮剧团是“全国基层剧团学习的榜样”,有关做法在全省宣传部长论坛上作了经验介绍。

大型现代淮剧《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等3部反映时代气息和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先后参加全国基层院团地方戏曲展演、紫金文化艺术节、全省9所高校展演等大项活动,分别获得白玉兰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全省淮剧展演月优秀剧目奖。

探寻其中奥秘,现实题材是淮剧艺术创作的最佳源头,而机制创新更是弘扬淮剧文化的最大优势。

激活题材规划机制

淮剧在选题上有格调,既外显风雅,更内有风骨。通过定期召开创作专题会,研究题材选项,确定反映时代精神、人民需求的创作主题。在编排上有格局,既注重特色,更来源生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每半年组织一次题材规划会,邀请领导、专家和各方面代表,对题材进行研讨论证,加强剧目文本先期策划。在立意上有格度,既有时代内涵,更有现实意义。涟水县委、县政府立项文本方案,积极与省市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主动将剧目方案的理念、措施等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

激活作品创作机制

为了打破行业壁垒和体制障碍,探索采用“剧组制”,吸引省内外知名主创团队,破除人员老化、行当不全等人才短缺瓶颈。并坚持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保持淮剧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在唱词、编曲、舞美等方面汲取其它剧种和现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不断提高淮剧品位,调适淮剧口味,让淮剧艺术立得住、长得壮、传得开。在《村里来了花喜鹊》的创作过程中,编剧等主创人员利用半年时间,深入全县17个镇街、260多个村庄进行采风、采访,演职人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现场表演,让“群众说像不像”“干部说真不真”,剧目创作更接地气。

激活人才培养机制

涟水县委县政府增加事业和合同编制配额,委托扬州艺校等高职院校定向培养10名淮剧学员,充实县淮剧团。实施“名师带徒计划”,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戏剧名家进行业务指导,遴选优秀学员拜资深专家为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在全县8所学校建立淮剧传承基地,培养淮剧未来之“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方针,为淮剧团演员搭建实践锻炼舞台。《村里来了花喜鹊》剧组4名主要角色全部由县淮剧团演员担纲,每年200多场的演出实践,磨练了演员演艺功底。

激活市场运行机制

为激活市场运行机制,县淮剧团实行事转企改革,工资收入跟绩效挂钩,促使剧团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定单下菜”,激发淮剧团内生创作动力。在竞争机制上,坚持放开手脚增活力、放开市场增后劲原则,鼓励社会领办、创办各类艺术团体,促进县淮剧团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发展方位。此外,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各类扶持政策,设立“双名”工程专项基金和“五岛湖文化奖”,定期组织评选表彰,鼓励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土地是创作的最好源泉,人民是创作的最好沃土。下一步,我们将扎根基层,坚持与时代同步,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精心创作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成就的新作佳作,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为构筑江苏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作出贡献。”涟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荣在大会中如是说道。

标签:题材规划;淮剧;创作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