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画百戏 千年杂技竞生辉
2022-09-08 09: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古代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在《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满街之上,踩高跷、烟火水嬉、舞龙戏狮、弄棒使械“江湖把戏”随处可见,金陵城的繁荣以及民间杂技的热闹跃然纸上。

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中国的杂技之乡有多个,像山东的聊城、河南的周口、河北的沧州吴桥和江苏的建湖等。

从庙堂走向民间

江苏建湖杂技艺术久负盛名,是中国杂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南派杂技的代表。2008年,建湖杂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杂技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华杂技有着3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江苏省杂技团副团长金重庆介绍,杂技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杂技的雏形就已经在劳动人民的实践中形成,但是那时候它并不叫做“杂技”,而是被人们称为“乐舞”。

东汉 乐舞百戏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室壁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杂技在力技(扛鼎)、形体技巧(跳剑)、耍弄技巧(口技)、驯兽等方面初具雏形。秦代,角抵戏正式登场。汉代经济繁荣,国力昌盛,与西域各国关系友好,促进了文化大交流,终于在东汉形成多彩“百戏”。隋唐时期,杂技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特别是在宫廷之中颇受欢迎。

而明以来,随着元曲、宋词等艺术种类的增多,杂技逐渐失去在宫廷里“受宠”的地位,逐渐地从大雅之堂而转入民间,杂技艺术愈来愈适合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口味,江湖卖艺相沿成风。

正如《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所描绘的场景:一处处斛斗、筒子、飞叉、马戏、烟火水嬉等各种“杂耍把戏”正吸引着满街的人群;道路之上,踩着高跷的艺人正在表演,从幌子的内容来看,有“三英战吕布”的三国情节,有“宏天全”(大闹天宫)的西游片段,还有写卷“水浒”字样的大旗飘在空中。

明代杂技在当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现代杂技艺术也在传统杂技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逐渐形成了现代杂技艺术体系,并逐步走向世界。

在行香走会中繁盛

“杂技,简而言之就是各种技艺的混合,从最早的歌乐、舞剑,到口技、高跷,再到走钢丝、舞狮,中国古代杂技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在金重庆看来,杂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行香走会、民间集会中壮大,特别是踏青、元宵等时节,杂技表演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的正是元宵佳节时的南京盛况。城市中心,搭建着几个戏台,以木桩搭建为主台,加上简易的装饰,外形像个小亭子,四周满是围观者。图画左上角,蜿蜒的山路上,社火队连绵数里,飞叉者、掷长枪者、舞棒弄拳者,个个赤臂露膀,英姿勃勃,加以四方商贾云集,充斥于街头闹市,观者如堵。

“明代涌现出的许多新杂技,都是走马卖解的艺人风风雨雨里琢磨陶冶而成,短小而灵活的节目占了上风,形成近代杂技的主流。”金重庆表示,杂技在明清时代达到了鼎盛,走会的许多杂技节目至今还保留在杂技舞台上,后世杂技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明清时代杂技的丰富多彩。

杂技,不止于“技”

“杂技在明代以‘杂’为主,只是单纯的技艺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开始从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元素,加入情节、故事,使得杂技表演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金重庆介绍,杂技在现如今更多的是指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是一种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如《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所示,明代的杂技以“撂摊子”为主,他们徒步行走,单凭一把飞叉或顶缸便撂地卖艺,赖以谋生。“而现在的杂技,多要进入剧场才能观看,门槛比以前高了不少。”金重庆说,杂技作为一门技艺,不是孤零零的,它与其他许多领域,都息息相关,融合发展,传统技艺才能推陈出新。“在内容上、形式上要积极创新,吸收舞蹈、戏剧等艺术的表演方法,新时代,让传统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无论是明代杂技抑或是现在的中国杂技,他们都是一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因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传承,不能让它们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金重庆对杂技的未来充满憧憬。他说,自己会扎根江苏这片土地,带领团队,在赶超世界杂技一流水平的同时,创新传递中华杂技文化的艺术之美和思想之美,传递蓬勃向上的文艺力量。(记者 孙秦旺)

标签:
责编:徐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