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起,南京市在每年暑期组织南京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到2021年已连续举办了19届。在全市各家场馆积极参与下,经过19年的不断努力,这项助力南京广大青少年收获快乐、收获知识、健康成长的活动,已成为南京文博系统的特色品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南京市各博物馆不断深入挖掘和活化全市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方式,推出“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等线上文化产品,受到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们的喜爱。
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红”小小讲解员讲述梅园故事线上活动
江宁织造博物馆 “织造有戏”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南京市博物总馆结合今年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依托自身馆藏资源,积极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方式,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精心策划了线下主题活动20余场。
疫情发生后,各文博场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文化服务不停步”,系列活动及时由线下转为线上组织实施,不断推出“云”上特色文博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如:江宁织造博物馆围绕“梅绽金陵·礼赞百年——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开展博物馆“云”展览、文物精粹和“织造有戏”系列课程,宣传江宁织造博物馆建筑、丝路、红楼、戏曲文化;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8月下旬开展了“梅园红”小小讲解员讲述梅园故事线上活动,让同学们以视频的形式线上投稿,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新时代下青少年崭新精神面貌。六朝博物馆在线上开展了多场“小六学院”“画说六朝”“我的城市我的家”等系列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明孝陵博物馆推出《探游明孝陵系列视频》,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全面展现给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深度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点击量达到3万余人次。孙中山纪念馆推出线上展览“云”游纪念馆、《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线上展等活动。
品牌项目继续开拓
南京市博物总馆“我是小小传承人”“我是小小书画家”“我的展览我做主”“我最喜爱的博物馆征文”等品牌社教活动,成为每年暑期孩子们去博物馆的必选课目,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今年“瞻园杯”全市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的优秀参赛作品也登录“云端”,让“小小书画家”们宅家看展。
今年暑期,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保持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非遗云展览”“非遗云课堂”“非遗云竞赛”活动,陆续在微信公众号“南京非遗馆”上发布非遗展览图文视频和非遗传承人授课视频,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在网上参观线上展览,并通过观看授课视频学习南京面塑、南京剪纸、泥塑、木雕拓印、风筝、布贴画、香包、花灯、抖空竹等课程,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上传体验视频,与非遗传承人互动,让其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非遗云竞赛”是今年南京市民俗馆在“非遗云课堂”基础上创新开展的活动,首期推出了“非遗云竞技——空竹(教学)”,旨在引导青少年学习非遗知识、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享受非遗乐趣,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
互动服务创新形式
7月下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南京市小学生开展了《历史故事我来讲》青少年教育活动,来自23个学校共31名和平宣讲小使者,共同朗读读本《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9月1日开学季通过纪念馆微信、微博、“紫金草工作室”学习强国号进行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一堂意义非凡的历史课。8月中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雨花台红色文化为主线,开展了“党的故事我来讲”2021雨花台青少年红色主题线上公开课活动,活动包含“印象雨花台、雨花英烈的英雄事迹、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话剧《雨花台》人物形象解析”四类课程。除了延续传统的演讲技巧和礼仪课程外,今年还增加了“雨花英烈”主题的线上音视频课程和话剧研学课程。采用在线直播、平台互动、微信社群等线上“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延续“青少年红色主题课程”这一特色品牌活动,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报名人数达到2100人、线上观看人数达到4000余人,367人完成作业,110多人提交演讲视频作品。
9月1日,南京市博物总馆携手江苏省30余家博物馆,在微博共同发起文博话题活动#万物俱备重逢有时#
#江苏博物馆携手归来#,用文物话重逢,共祈美好。阅读量目前已超过800万,受到微博网友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