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圆明园的千亩荷花竞相绽放,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尤为可喜的是,在荷花基地,去年的古莲莲藕,今年通过扩繁(指取古莲的种藕进行繁殖),长势良好并进入盛开期(见图,本报记者施芳摄)。
这些古莲的“出生”要追溯到2017年。在长春园东南隅的如园遗址,工作人员在考古中,陆续在镜香池内发现了11颗古莲子,这是圆明园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古莲子。专家根据圆明园和如园的历史推测,这些莲子至少已在地下埋藏百年。
为了保护、培育这些古莲子,2018年5月31日,圆明园将11颗古莲子送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行培育,其中6颗古莲子播种之后成功发芽结藕,2019年复活开花。
古莲子为什么能复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员张会金介绍,一方面是由于它一直被埋在温度低、湿度小、少微生物干扰的泥炭土中,在这种干燥、低温、封闭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古莲子的外面有一层硬壳,可以完全防止水分、空气的内渗和外泄。在莲子里还有一个小气室,其中贮存的空气可以维持古莲子生命。古莲子含的水分也极少,只有12%。在这种条件下,古莲子过着长期的休眠生活,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因而可以历经百年乃至千年后仍能萌芽、生根、开花。
与普通莲子相比,古莲子发芽时间更长,培育难度更大,成活率更低。张会金介绍,因为莲子发芽的前提是吸收充足的水分,但是古莲子生命力减弱,吸水能力变差。同时古莲子营养条件较差,像普通莲子一样发芽开花,有一定难度。此外,一些莲子被埋在地下时可能被水分渗入或已经发芽,但发育过程在新芽冲出外壳前停止了。此种情况下,莲子的外壳可能依旧完整,但莲子内部已不具备延续生命的能力。
“古莲子要想重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破壳。”张会金说,莲子外壳坚硬,为了保证发芽率,人工培育时往往要在莲子底部打一个小孔,帮助莲子吸收水分,快速发芽。但古莲子外壳较脆,破壳不慎就可能导致种子破碎。另一方面,如果孔打得太深,会伤及莲子的内部结构。
打好孔的古莲子泡在水里,等着它们吸水膨胀。“普通莲子第二天就膨胀了,古莲子还得隔一天,因为它的组织比较密,吸水能力差。”张会金说,莲子膨胀到四五天后吸足了水分,孔里便长出细长纤弱的芽。
经过精心培育,6颗古莲子在播种之后成功发芽,2018年8月在实验花盆内长叶结藕。这6盆由古莲子萌发长成的荷花当年在温室中越冬。经观察,古莲种藕种于花盆中,种藕成活率低,发出的芽不等长大就开始烂芽,未见完整荷花生长。为了提升开花率,2019年4月,圆明园专门整理出4个品种池(培育莲花的试验田)用来种植古莲种藕。两个多月后,古莲终于绽放。
今年,圆明园对去年开花的两个古莲的种藕进行扩繁,共扩繁出80平方米的荷花。花卉基地副科长赵哀梅介绍,在圆明园生长的4颗古莲子去年成功发芽、开花、结藕,“可能因为适应能力不足,这4株古莲并未结出莲子,因此只能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将结出的藕移栽在土里扩繁。”赵哀梅说。
下一步,工作人员将继续对古莲进行精心培育和观察,力争培育出莲子,不仅让古莲“儿孙满塘”,还要对古莲的相关形状作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