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文脉 展现人间大爱 东台西溪打造“天仙缘”
2020-07-27 08:3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卞小燕  
1
听新闻

这里,是喧嚣都市中的一方净土,心灵的栖息地。

屹立千年的海春轩塔,历经风雨洗礼的八字桥,承载千年记忆的犁木古街,文化地标西溪古城……历史的文明与沧桑,在这里有迹可循。

与许多旅游景区不同,这里的打开方式,是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动人传说,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落地。无论是为爱见证的千年老槐树、董家垛里的“你耕田来我织布”,还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景演出仙女飞天,都是一把把爱的钥匙,打开每一位游客的心扉。

这里便是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国内首家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坐落于此。在这里,白天是人间,夜晚如仙境,令人神往。仙湖洞天、梦幻飞仙、古镇奇缘成就西溪的天仙缘文化。如今,根植于西溪爱的基因,已成为一种大爱精神,让新时代西溪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以及更多对美的崇尚与表达。

文化浸润,

千年古镇焕发独特气质

与许多景区相比,古镇西溪不仅美在高颜值,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更是被赋予灵魂和生命。走进西溪,宛若打开一本记载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籍, 传统文化魅力让如今的西溪更加光彩夺目,令人向往。

西溪充满古韵,唐塔、宋桥、古寺,皆为厚重的历史积淀;西溪美在仙韵,董家垛、老槐树、仙湖、爱情传说为这里披上神秘面纱;西溪以文为脉,海盐文化、孝贤文化,传统文化在这里融合传承。

来过西溪的游客,流连于这里的历史遗存,以及流传千年的故事:董永卖身葬父,仁爱孝道,此乃为“仁”;尉迟恭遵照其母之命,监造海春轩塔,让渔民出海辨别方向,此乃孝义;重文尚德,神圣的开城门礼见证西溪对礼仪的尊崇;历经沧桑,无地基却能千年不倒的海春轩塔,彰显出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文化的力量,已浸润西溪的日常。

清晨的西溪被一碗东台鱼汤面唤醒,鱼汤面馆里座无虚席,上海、南京、镇江等地食客慕名前来打卡,西溪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东台鱼汤面推广至上海、无锡、淮安等城市。而利用古城墙闲置空间兴建的陈皮酒体验式酒馆,集制酒、售酒、藏酒为一体,将源于北宋范仲淹等所制的孝母药酒完美呈现,生态康养和孝贤文化在这里紧密相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台发绣堪称一绝,西溪与中国美院合作,共同打造发绣非遗馆,巧夺天工的技艺让人感叹。

现代科技的加持,让古韵西溪焕发青春。近年来,西溪大力发展“旅游+影视”,建成集影视创作、精彩演艺、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影视综合区,成为省级影视基地之一,影视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景区正在实施影视创客中心二期工程,致力于打造优秀孵化基地,吸引远景影视、华影公司等影视企业入驻,同时也带来先进的发展理念、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以剧带景、以景带剧”,西溪年拍摄网剧、电影10部以上;并以举办全国大学生微电影比赛为契机,让更多人感受到西溪独特的美景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

非遗加持,

中华天仙缘打造核心IP

走进西溪景区晏溪河社区,一口千年缫丝井,像穿越时空的安详老者,静静地注视着这座城市的过往。若将时光倒转千年,那时的这里有着门庭若市的繁华,如今这时光,已被打磨成光滑的井圈。

“环佩遥遥不可遇,荒原徒倚暮云遮。”清代诗人吴嘉纪为“缫丝井”留下诗文,增添了无穷意境。“这井口虽然小,但井底宽广,甚至能放下一张方桌。井水每年一换,甘甜清冽。相传,七仙女为帮董永赎身,一夜织就300匹云锦,就是从这口缫丝井取水。”老一辈传下来的故事,晏溪河社区居民陆俊祥耳熟能详。

“天仙配”的佳话,为西溪注入爱的基因。2006年,董永传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全国首家以“董永传说”为主题的大型爱情主题公园——董永七仙女文化园,这里建有董孝贤祠、浮雕长廊、十八里亭、凤凰池等24个主要景点,每个景点都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近年来,西溪以爱情文化为主线,将多种文化深度融合,推出“董哥哥仙仙妹”核心IP,倾力打造特色“天仙缘影视小镇”。

“中华天仙缘,因爱而生。”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负责人认为,“天仙缘品牌,表面上看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传说,骨子里却包含三层‘爱意’:自然之爱、社会之爱、家庭之爱,是从小爱到大爱的精神表达,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聚和结晶。”

去年春节期间,西溪首次推出户外大型飞天实景演出《天仙缘》:七位仙女身着彩衣从天而降,300匹锦缎腾空而起,观众席上方天女散花,董永七仙女乘着凤凰幸福而归的壮观场面吸引众多游客慕名驱车赶来观看。

紧扣爱情文化主题,西溪景区坚持“景、产、人、文”融合,发展文化创意、高档民宿、夜间经济等项目,打造中华天仙缘非遗品牌,做好业态、质态、形态3篇文章,构筑高品质的休闲消费空间。

做活“旅游+”,

乡邻一技傍身致富有门

董家垛,西溪景区内实景还原董永居住的村落。

每天,55岁的钱存卫都会来这里上班,穿着演出服,给游客表演打铁技艺。作为本地人,老钱年轻时跟姑父学过打铁,不过那时是为了生计,而现在的每一次锤打,都充满快乐和力量,那是老钱对传统技艺的敬意和传承。炉膛的火烧得正旺,模具用得越发顺手,老钱挥锤流汗,游客们乘兴互动。

董家垛里,“老味道”还不少,篾器加工、陶艺展示、豆制品生产,手工艺人们在这里找到自身价值,朝九晚五上下班,月入3000多元,让他们收获满满的幸福。

产业的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西溪群众就业致富。花开成景,种植花草不仅扮靓西溪,而且还是许多村民致富的来源。“晏溪河社区的前身是花园村,再往前推是人民村,家家户户都爱养花种草,村民个个是花农。”西溪养花人黄安盛说,因为对花草的喜爱,人民村最终被改名为花园村。

犁木街位于晏溪河北侧,从明初到晚清年代,这条小街上40多家门面房皆是从事犁木生意的店铺,小街一边是犁木店铺,一边是临窗晏溪河,河面上运送犁木的船只往来不断,人称“犁木街”。

没有历史如无源之水,没有更新会江河断流。为再现千年盛景,2017年7月,西溪景区特邀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牵头规划设计,精心打造晏溪河两岸古民居,复原当年犁木街的繁华景象。

因加工犁具而闻名的犁木街,“盛产”木匠,如今的他们,在这里接受新的挑战。“我们负责景区文化园里的水车,甚至是城楼上大炮的制造。”陆俊祥的连襟王宝祥做木匠多年,感觉现在做的不再是简单的木工活,而是艺术。随着犁木街等景点项目的打造,以及采摘、农家乐、民宿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的落地,越来越多的西溪本地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徜徉西溪,总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或古老或现代的故事,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活”起来,千年古镇,焕发蓬勃生机。 本报记者 卞小燕

标签:西溪;天仙;仙女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