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路上不掉队
2020-12-31 08:35: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何欣禹  
1
听新闻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推动解决老年人游览参观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通知》要求,要通过保留传统预约方式、允许他人代为预约等方式,解决老年人进入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使用智能技术的障碍。

通知无疑回应了当下痛点。疫情以来,交通场所、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纷纷实行线上预约、健康码查验等新办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是一种高效智能且便捷的方式。然而,因无健康码而遭遇出行难、无支付码而面临购物难的新闻屡见不鲜。许多人习以为常的智能技术,对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与数字时代脱节的人群来说,却是一道“数字鸿沟”,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障碍。

今年10月,江苏无锡火车站提供专门通道解决部分群体无法使用健康码的举动,获得了近20万网友点赞。做法很简单:在火车站入口树立一个简单的指示牌,设置一个简易的人工帮扶点。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能温润在旅途中陷于“扫码”困境者的心田,更符合人们心中对于城市应有的善意的期许,也因此收获了网友的感动与支持。

其实,不只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残障人士等群体都需要社会给予多一份关怀。是否能满足特殊群体或者说少数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笔者曾经关注过残障人士出行旅游的问题。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外出旅游、逛文化场馆都是应该享有的权利。如今在中国,许多城市的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已经开始在无障碍方面做出探索。作为2022年亚残会的举办地,浙江杭州自2018年起推行首个《残障人员旅游服务规范》。在杭州宋城景区,残障人员能体验轮椅托运、快速通道申请、手语翻译实景演艺剧情等“无障碍”旅游服务;在湖南莽山五指峰景区,残障人士能在索道、电梯、提升机、游步道、轮椅专用道等辅助下,登顶莽山五指峰,摆脱“人工抬”的尴尬;在江苏南京,南京博物院专门设置“博爱馆”,为残障人士提供手感触摸、语音解读、全自动导览车等参观体验服务。

近年来,笔者欣慰地发现,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旅游景区等场所的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母婴室越来越多了,有的还设置了特殊人群休息室和卫生间……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背后是以人为本精神的回归,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必将尊重每一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公民,这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更是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一环。

标签:残障人士;旅游景区;文化场馆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