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边这条千年古河“重见天日”
2021-01-01 13: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江苏  
1
听新闻

2020年12月24日,记者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导姚亦锋教授等一同沿着秦淮河南岸行进,来到目前没有对外开放的古越城考古遗址。环壕、沟渠、夯土墙基、古建筑的土基清晰可见。在古越城遗址的东侧,由南向北流淌的南涧河依然水流潺潺。

记者看到,南涧河宽近10米,目前正值冬季枯水期,肉眼就可以看到水底的鹅卵石。

河道东侧是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硬质河岸护坡,护坡的外侧就是窑湾街。古越城遗址与美河园楼盘仅一路之隔。由于这里是秦淮河、南涧这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加上地势平坦开阔,是南京古城往南进入雨花台区、江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应该是古代商贸经济集散地,也是军事控制要点。

在考古现场的展板前,陈大海指着古越城遗址的方位图介绍,古越城遗址靠近窑湾街,现在的西街小学也属于遗址范围内。遗址内的南涧河由于偏于城南一隅,加之从古代到近代都没有疏浚拓宽,所以现在南涧河已成为一条不为人知的小河沟。

●文化古韵

南涧河六朝时期即有记载

根据历史记载,南涧河在六朝时还是河道规整的河流,当时居民沿岸而居,南涧河上还可以行驶小木船。可以想见,在距今1400—1800年前的六朝时代,南涧是一条水运繁忙、周边繁华的河流。

陈大海介绍,南涧史称“六朝南涧”,后又称落马涧,发源于雨花台山地的邓府山,河水沿南京城南的邓府山—雨花岗一带的高地一路往北,当年其河道约与今雨花西路重合,流经长干里,北入秦淮河。

一些上年纪的南京市民至今有印象,以前雨花西路两侧的低洼地也有小溪流,近30年来,随着城市道路拓宽,这些小溪流被填埋筑路。整条南涧河有断有续,但在古越城遗址,这段局部的南涧河保存了曾经难得的原貌。部分研究水利河流变迁的学者认为,现在秦淮区的南玉带河也是南涧的遗留。

南涧河位于距今2500年的古越城

擅长从数万年乃至数千年的大尺度时空范围研究南京地理变迁的姚亦锋教授特别强调,古越城遗址与南涧河的遗留更加印证了古人择水而居的生存理念,也更加印证了人类文明因水而兴、城市依水而建、商贸伴水而盛的水利文化特点。

站在南涧河畔,姚亦锋介绍,一般史料记载,南京城区最早的城堡出现在公元前472年。距今2500年的古越城大致位置位于现在南京城南的长干里,外秦淮河南岸。关于古越城研究,现在论文研究都是基于考古和零星的文献资料。

从大尺度地理空间看,位于南京城南的古越城的出现,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历史地理节点。“越”是指位于浙江绍兴的古越国,这是大长三角区域的南端。

越国与吴国交战二十多年,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从而获取吴国广大的疆域土地。越国大夫范蠡在南京此地修建“越城”,在此固定了越国西部的边疆线。

在春秋时期,吴国、越国和楚国在长江下游流域地带争霸战争,逐渐认识到南京这个区域的重要战略地位,吴国军队来自苏州、越国军队来自浙江绍兴,楚国军队来自湖北荆州,从各自国土区域视角到此地修建有军事城堡。早期在此地形成吴国和楚国的军事交界面,史称“吴头楚尾”,此地也固定了吴楚国家的疆域边界。越城建立,标志着春秋时期,长三角区域政治、军事、交通、经济、文化等的一体化密切关系。

南涧河有说不完的故事

姚亦锋表示,春秋时期,“越城”在秦淮河下游长干里,控制着秦淮河到长江入江口的这段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的要地。筑于秦淮河南岸的越城,在春秋时期,是帝王争夺霸权的控制要点,扼守这一带水陆交通,就控制了长江南岸广大区域。

姚亦锋教授特别强调,扬子晚报开展的“探访江苏有文化的河”系列报道特别有意义。水韵江苏水网密集、河流众多,与水文化有关联的人文地理资源异常丰富,仅以南京为例,一条位于古越城遗址的南涧河就有说不完的故事,充溢着与广大江苏人剪不断的情感!

姚亦锋指出,越城是南京市区最早的一座城池,为南京建城史的起点。目前越城考古遗址面积146717平方米,是南京市“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的核心。越城遗址考古从2017年4月至今,相信通过系统的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能向广大江苏人展示更多的地下古代遗存和人文地理变迁,未来也会展示出秦淮河、南涧河更多的精彩故事。

标签:南涧;文化;秦淮河
责编:徐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