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文物保护团队:文物修复使命在肩,这个年轻团队“勇挑大梁”
2022-12-26 14:1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黄泽文  
1
听新闻

编者按: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我们理应保护好革命文物,讲述好革命文物故事,让其焕发时代光彩。今年,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策划推出“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遴选和推介活动受到广泛关注。该活动经过各地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网络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王晨等10名同志为“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专业组),朱长伟等10名同志为“江苏双十佳革命文物讲述人”(志愿组),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文物保护团队等6个集体(个人)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他们与革命文物都有着怎样的难忘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革命文物讲述人、守护人。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冬日午后,身着白褂工作服的巫骁静坐于一块大红漆案前,毛笔、镊子、鬃刷、裁刀、裁尺等修复用具一字排开,只见他将一张颜色相对于古籍较浅的竹纸裁成1厘米宽的细长条,用鬃刷蘸水,借助水的浮力,将两张残破断裂开的纸页拼接到一起。

“在进行纸质文物修复工作前,我们需要通过对纸张表面形态的观察和借助纤维分析仪器对纸张的纤维做鉴定,确认它是竹纸、皮纸还是什么,确定好后再去找相应的材料去修复。”巫骁说。

在他身后,同事们正在修复一副巨型孔子像。“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由我们团队成员一起合作,共同完成。”

巫骁口中的“团队”,即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的文物保护修复团队。2014年,南京文保所成立时,文保修复团队也于当年组建,团队成员十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团队大部分同事学的修复专业,也有学化学、美术等相关专业,专攻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同事还具备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背景,可以说大家算是‘一专多能’吧。”

1990年出生的巫骁自毕业后,已从事文物修复工作整整10年。十年中,他完成了百十来件不同类别文物的修复工作,其中就包括二三十件明清书画、文书档案的保护工作。在团队中,他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哥哥”。

在巫骁看来,修文物是一件充满神圣和使命感的事业。古籍、瓷器不会说话,看起来是“沉默”的,但字里行间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与自己相触,好似随时可以来一场古今对话。“我在修复文物的时候,就像是在给文物治病动手术一样,’,把它坏掉或者残缺的肌理进行修复和还原。”

而无论是修复有机质文物,还是无机质文物,都需要修复人要有着做“冷板凳”的潜心定力和善于分析解决攻克修复难题的强大的思考能力。因此修复工作不仅是一项考验修复师动手能力的工作,更是需要我们要学会“手脑并用”。“在修复工作开始之前,要先对修复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充分切实可行的方案,思考先于行动。文物一旦修坏,几乎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尽量不要让失误发生。”这是一项容不得我们犯错的事业。

进入文保所文保修复团队后,巫骁师从南京市文保所文物修复专家李玮老师和汪桔生老师,“两位老师手把手,传帮带教了我很多修复技术,汪老师还会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在具体修复环节中给我们及时指导,帮我们打牢基本功。李玮所长更是从如何快速诊断出文物病害类别、如何制定出最适宜的修复方案,以及对于在修复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难点问题如何解决等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两位老师经常上手做给我们看,我们照着学。一些很重要的文物修复工作,老师们也总是给予我们难得的实践机会。”

在日常工作中,巫骁和团队成员们经常会就一件文物修复的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和实验,最后才能上手修复。在文保修复团队修复的很多历史文物中,有相当比例是革命文物。有团队成员认为,“很多革命文物所在的年代其实就是我们祖辈的时代,小时候听祖辈讲故事,总感觉那段革命历史离我们很近,因此在修复这些革命文物时,经常会发现它涉及到的某件事或某个人物是我们认识或熟悉,从而更有亲切感。”

2019年是纪念“南京解放70周年”,特殊的时间节点,南京市文保所接到上级任务,负责保护修复一批革命文物,完成时间是半年。接到任务后,团队所有成员迅速动起来,积极认领修复任务。

日记本、奖状、旗帜、衬衣等需要进行保护修复的革命文物类别繁多,且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文物病害,有的病害还十分严重。巫骁要修复的文物之一——一张渡江战役时期部队发给老船工的表彰奖状。

这张用塑封工艺封存的奖状本体已经面目斑驳,保存状况极差。尽管修复人员小心翼翼,剥离时还是不可避免掉落了一些表层油墨,在进行全色处理和对破损部分进行修补后,原本“奄奄一息”的奖状“获得新生”。“那一刻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艺,让更多人看到革命年代真实历史的样子。”巫骁说。

在不断的用心打磨中,团队终于如期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当文物对公众展出时,尘封的历史似乎打开了匣子,更多热爱历史的人们得以细细端详。

数据显示,自南京文保所成立以来,修复保护文物总数大概在1400件(套),这每一件文物,都是这个年轻团队共同付出心血的最好见证。

“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流传下来的文物是难以计量的,但全国文物修复师队伍缺口还很大,那么多文物其实是修不过来的。”南京市文保所办公室副主任张昊表示,团队成员们都有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尽可能延长它们的寿命,让它们如同健康的老人一般,幸福的生活。“这既为赓续革命历史,代代薪火相传贡献出我们的力量,更是我们作为文物修复从业者的初心与使命。”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标签:修复;革命文物;团队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