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打造多元包容、喜闻乐见的博物馆
2020-05-26 08:53:00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雷琛烨 邰子君  
1
听新闻

“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别展览近日在南京博物院拉开帷幕,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饰等教科书级的历史见证物,令市民游客大饱眼福;当晚,一场以“中华文化的性格”为主题的“博物馆奇妙夜”又接续上演。“5月14日开放预约后,连夜抢到票太幸运了。今天从学校接了孩子就奔现场,先看展,后看秀,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领略到多元而包容的文化呈现,不虚此行!明年还要来!”南京市民祁女士说。据了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江苏全省各家博物馆共举办了近400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为公众带来精彩体验,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博物馆。

高质展览是最好的文创

近段时间随着江苏各地“夜经济”政策的相继出台,一时间,夜游博物馆成了新风尚。除了南京博物院,南京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金陵寻梦——夜瞻园”、无锡博物院的“多元包容,守望传承”奇妙夜、徐州博物馆的“国潮汉风·徐博之夜”文化惠民活动、南通博物苑的“舞动博物馆之夜”、镇江博物馆的“镇博之夜”……这些夏夜中的博物馆活动,深深印在了游客的脑海中。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向公众展现博物馆的魅力,展览的品质是永恒前提。

这一理念也已在全省博物馆界形成共识。无锡博物院党总支书记肖炜表示,近两年,本着“为城市立传,为市民服务”的理念,无锡博物院与古为新,举办了“江南文脉”主题展览、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十大宝藏评选等活动,既突出无锡这座江南城市独有的文化,也满足了市民对博物馆的需求。刚刚在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入选入境展览项目的南京博物院“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虽为付费项目,但因策展内容的精致追求,依然收获了500多万元的门票。

而随着线上博物馆的推出,线上展览也成为人们走进博物馆的新引力,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纷纷采取限流措施,倒逼线上产品供给加速升级。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茅艳表示,线上展览也是博物馆展陈方式多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博物馆就通过线上直播、上线《听·见博物馆》音频节目等方式让观众足不出户看展。“无论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展,还是近年来的办展理念,我们始终以包容的心态,结合多元的方式,遵循自身的选择标准,坚持办好每一场展览。”茅艳说。

贴心服务是最近的距离

高质量的展览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而拉近观众与博物馆间的距离,还需要更多优质、多元而包容的服务。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整合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打造的“流动的博物馆”专线首发。该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线包括4家博物馆的参观及专业讲解、行车途中博物馆导赏、一顿午饭、一顿茶点等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车身及装饰亦是按照苏州“文博季”风格打造,颇受年轻游客喜爱。抵达博物馆,游客同样可以感受到与博物馆的“零距离”。恢复开放后,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智能防疫宣导机器人、可实现预约参观与防疫认证“一码双检”的入口闸机等高科技同时亮相苏州博物馆。游客尚先生表示,排队检票、测体温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体验感极好。

博物馆内的讲解服务也非常贴心。游客可以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沉浸于“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的红色文化熏陶之中;在徐州博物馆遇见身着一身汉服的讲解员;未成年人还可以在镇江博物馆向“小橘灯”讲解体验营的同龄讲解员寻古问今……

传统的讲解员专业且风格鲜明,科技加持的智能讲解也越来越被观众所接受。智能讲解器成为江苏省各大博物馆标配,进入南京六朝博物馆,观众通过微信可以免费获取风格迥异的四种版本的中文讲解,其中还包括邀请南京本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用地道的南京话录制的讲解词。南京博物院也同样注重对观众群体的细分,成人语音导览(中/英)、儿童语音导览、pad智慧导览,均可在南京博物院体验到。

反哺社会是不变的初心

不管展览、服务如何迭代,江苏各大博物馆的初心从未改变。正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所言,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记录者,就是要通过多元而包容的展示,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美好关系。于本地市民与而言,博物馆是一种公共福利,于外地游客而言,博物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发展贡献度的重要载体。“而我们的收入要用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反哺于社会公众。”龚良说。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郑晶表示,博物馆是最大的社会教育场所,展览、活动、文创等都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是反哺社会的重要内容。南京博物院正从传统社教向“大教育”转型,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同时,与学校合作打造“工作坊”,培养了2000多名“种子教师”,并共同开发一些博物馆课程,把博物馆带进学校。

茅艳也认为,博物馆的教育是终身的,当人们走出学校后,博物馆自然就会承担起一部分教育责任,而相比较于学校的教育,博物馆教育更注重“自愿性”。“我们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打造配合研学旅游的特展及博物馆主题的一日游、周边游产品,这些做法都已十分成熟,这样也更能让公众主动接受博物馆。”茅艳说。另外,苏州博物馆上线了“再造·云课堂”——线上美育课程平台,融合沉浸展览、微讲座、互动游戏、知识鉴赏等多种线上服务形式,让观众在参与过程中动手、动眼、动听、动心,与博物馆展开深度“对话”。

徐州市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坦言,两汉文化是徐州的名片,徐州博物馆一直在探讨如何让汉文化被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为此,徐州博物馆打造了汉赋、汉礼、汉服等体验项目。她说:“文旅融合让博物馆的社教工作能进一步和研学旅游融合,真正做到寓教于游。”

标签: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