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生的望远镜
2021-06-03 15: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讲述人:孔德薇

杜甫有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年以前,那样的雄伟磅礴似乎只有登高极致才能实现,时光悄逝,小小的望远镜却简单完成了登高望远的幻想,想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造物的神奇。

这是一架军用望远镜,它普通近乎破旧,磨旧了的咖色带子系着,两边镜筒的漆几乎都掉光了,镜筒两端尽是零星斑驳的锈迹...和手枪、军刀、指南针一样,望远镜也是军官的珍贵之物,是战争年代指挥权力的象征,而这架望远镜的主人便是陈同生。斗转星移,战火硝烟不再,却依旧在它的身上刻下了热血的印迹,静静诉说着它的主人以及那个纷乱岁月的遥远故事。

陈同生,原名张翰君,四川营山人,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县。1924年,18岁的他参加了张澜先生领导的抗捐运动,险被军阀杀害,脱险后,他流亡成都,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早期革命领导人的指引,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的中国纷乱静寂,但陈同生却如同那只军用望远镜,循着自由的微茫,坚定不移地执着前进。

1928年,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陈同生被派往成都,先后在《日邮新闻》、《成都快报》任记者、编辑和总编,在公开职业的掩护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漂泊辗转的艰辛从未磨灭他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镜片中的远方尽管微小却是他孜孜以求的信念之所在。

1932年,他来到上海,与其他革命党人共同努力,登上了《金陵日报》的高台,登高而望远,他带领广大人民,宣传党的主张,一起遥望那片光明的未来。1938年,陈同生在武汉参加了《

全民抗战

》编辑工作,后随军撤到桂林,为华侨报纸当战地记者。1939年,他不幸遭遇特务秘密逮捕,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乘敌机轰炸之时得以脱逃,才辗转至上海找到党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陈同生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在“文革”初期,陈同生因为被扣上“三反分子”、“叛徒”、“走资派”等帽子而被隔离审查。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仍然为国担忧,为党呼救,他说:“毛主席,你知道吗?有许多跟你苦战几十年的干部现在被污蔑为走资派、叛徒,过着比罪大恶极的战犯还要难受千万倍的日子,请你救救这些干部。”并以颤抖的笔触写下了一副字字千钧、千古不朽的革命对联“个人生命固可毁 革命气节不能侮”。

陈同生的一生,就如同他那只伤痕累累的望远镜一般,纵使斑驳破旧也阻挡不住他奔向远方的热情。镜片中的那个自由中国如同玫瑰林一般,不断牵引着他前进,他凝望镜片中的远方,执着前行,让所到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希望。1978年,中共上海市委为陈同生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如今,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这件红色文物,我们仍能感知到逝去英雄不畏艰难的热血情怀,有念于此,我们更应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标签:同生;望远镜;上海市委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