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文化服务看江苏”融媒体采风行④丨文化惠民让常州公共文化服务“活 ”起来
2021-11-02 10:5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文旅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和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培育。“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全省开展打造“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培育“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工作,并于日前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11月1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和“新江苏”客户端承办的2021“公共文化服务看江苏”融媒体采风行正式启动,让我们一起走近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代表,感受其带来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梅源 何智康)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气质相一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摆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常州市文化馆依托群文优势,实现了送戏下乡惠民、做到“民助民享”、文化惠民深入民心的良好局面。一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包含展厅、小剧场、舞蹈排练厅及各类培训教室30余个,本着“文化惠民”的核心理念,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获得广泛好评。

扶持优秀团队,送戏下乡惠民

以成立于2012年的芬芳越剧团为例,成立伊始,团队既没有固定训练场所,也缺少演出专业设备,市文化馆倾力支持,帮助越剧团在同年6月于常州红星大剧院演出《五女拜寿》。

时至今日,越剧团每年演出几十场,负责人万建红自信地说,现在越剧团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每年还有资金去排新戏。芬芳越剧团能够自主“造血”、拥有旺盛生命力,得益于市文化馆的扶持,时常邀请专家老师指点,团队整体水平自然不断提高。

扶持优秀团队不是目的,最终为了服务民生,文化馆有意识地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每年组织不少于1000场送戏下乡活动。在表演形式上,不局限于戏剧等传统艺术,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内容,如综艺、街舞、相声等节目,将新潮文化与思想送到基层,送进千家万户。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唐海燕表示,常州市文化馆作为市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标杆之一,实现了物质上的空间再造、灵魂上的优秀团队打造,赋予文化馆生命力,经过培育申报,全国优秀团队17支入选,全国最美空间有13个入围。

发动广大市民,做到“民助民享”

老百姓文化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走到老百姓中间去,提高百姓欣赏与审美能力,依靠演出培训、展览及沉浸式活动,惠及老人小孩,也让更多中青年人享受文化氛围。

市文化馆招募组建了一支文艺志愿者团队,提升其文化内涵,从以馆内扶持戏曲团队为主转变为馆内、馆外互相支持,演职人员、志愿者与广大群众一起,针对新人群提供新服务。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志愿者团队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接受文化熏陶,感知自我价值。

常州市文化馆馆长周珂卿认为,近几年,伴随着城市中心开始北移,地处老城区的常州市文化馆需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让职能定位做出转变,打破文化边界与交际隔阂。一方面,让文化馆逐渐转变,借助政府资金,撬动社会力量,获得社会效益,既成为供给者,也成为获益者;另一方面,让演职人员逐渐转变身份,承担老师、带队者等多重职责,形成更多个小分队,带动整体文化发展与进步。

提供公益培训,营造文化氛围

在长期实践中,文化馆以本地特色文化为基础,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新兴文化,不断调整课程培训内容与形式进行征集,根据参与市民的职业身份及各类需要,不断调整培训时间与内容。

一系列举措让公共文化服务“活”起来,通过增设茶艺、古琴等公益课堂,直播、录播、线下课三位一体,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评奖评优。面向广大市民,积极开设春秋两季公益培训班,为广大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让市民进行阶梯式学习。

公共文化服务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广大市民积极投入到文化馆的培训、展览、演出及文化志愿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城市的整体文化素养,营造了优良文化氛围,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所在。

标签:公共文化;文化馆;常州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