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小杨村:田园为底色绘就致富“梦工厂”
2020-12-21 14: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从溱湖大道拐弯进小杨村村道,不料正遇上道口扩建施工,几台大型机械拦住了去路。不得已,记者一行掉头,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杨村村部。

对于这一“堵”,来小杨村蹲点调研的市农委副主任王桂宝却异常兴奋:“这是个好事情,这条进村通道建成后,小杨就真正与外界接轨了。”

历 史上,小杨村交通不便,溱湖大道的建成,让小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大道上,车来车往,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日夜穿梭,这一切,让小杨人的心活了起来。 去年,小杨村入选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小杨人再也等不及了。在省、市、区各级支持下,村里加快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村通道改扩建就是 工程项目之一。

进入村部,办公室门框上贴的是“桥头镇小杨村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现场指挥部”的标识;门内,四面墙上是建设工作网络图、任务表。透过这一切,你可以感受到,一个传统农业村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立足特色,家庭农场铺陈田园风光

最初令小杨村走进众人视线的,是家庭农场。小杨能够入选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也因于此。这里有不一样的田园,不一样的风景。

小杨村所在的姜堰区桥头镇,在泰州市率先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镇97%耕地实现整体流转,由140多个家庭农场负责经营,经营者大多为当地农民。在小杨,土地流转达到了99%。

57岁的卫泽明,是小杨村的村委会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家庭农场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不少人外出玩大船,田地严重抛荒,以致村里无法完成粮食征购任务。这种情况下,卫泽明和村里几位干部开始种植抛荒田,并尝试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小农场,多的一百多亩,少的五六十亩。

2004 年后,国家开始减免农业税,农民种田有了积极性,卫泽明的农场面积也扩到200多亩。更让人开心的是,借助扶持资金,小杨在田间造了几条路,修建了多个桥 梁和宽三四米的机耕道。硬件设施有了,村里趁机调整田块,化零为整,同时流转土地,鼓励村民分片承包。就这样,小杨村先后冒出了20个家庭农场。

在小杨村的田头,你可以看到不少高高的“家庭农场”指示牌。上面写的是家庭农场的名字。沿着指示牌方向看去,便是成片成片的大田,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据说,在村部一栋二层楼上,极目远眺,能看到隔壁乡镇淤溪。

家庭农场已成为小杨村的一个标志,2016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在泰州市召开,桥头家庭农场是参观现场,与会人员看大田的地点便是小杨村村部旁的一座小桥上。

“在小杨村,种田已经成为很体面的职业。”卫泽明说,小杨村共有3602亩农田,由20位农场主流转承包,这些农场主过去多在外打工,现在回家种田,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还带动不少村民共同致富。全村795户人家,几乎家家有人在农场“上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60 多岁的村民卫光前,妻子残疾,自己又没一技之长,原来只能靠打杂勉强维持家庭生活。前年,卫光前将家中的2亩地流转给了家庭农场,他自己成了农场的一名工 人,月薪2000多元,加上每亩田1000多元的租金,年收入近3万元。手头有钱了,去年夏,卫光前家购买了空调、冰箱,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卫泽明的鸭凤家庭农场承包了240亩地,并购买了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站在鸭凤家庭农场指示牌下,卫泽明指着不远处的智能泵房自豪地告诉记者,以后种田更方便了,排水灌溉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手指戳戳就能解决问题了。

小 杨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军介绍,该村总人口3176人,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进农场“上班”,去年人均收入2.8万余元。20个家庭农场主每年向村集体上缴120 多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67万元。近几年,小杨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改建村庄硬质道路110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 205盏,兴建2000平方米停车场,绿化造林面积1970亩,建设多处健身活动场所。

服务联盟,资源整合玩转高效农业

耕地农场化、农民职业化、种田机械化,小杨的家庭农场风生水起。尽管如此,农场主们还是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收割季节遇上连续阴雨,到手的粮食因无法烘干而受潮霉变。卫泽明建议,村里不妨建一个服务联盟,集中解决单个家庭农场无法解决的问题。

2015 年,借助农业项目资金,小杨村投资300多万元,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包括烘干房、农业资料库、农业机械库等。家庭农场服务联盟 同时整合各个家庭农场的农业机械以及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建立了为农服务、农机、植保、粮油产销4个合作社,为31个家庭农场提供粮食烘干、农机作 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订单销售等服务。服务联盟统一协调作业,不单纯为本村的农场服务,还辐射周边。2016年夏收,遭遇连阴雨,联盟的烘干设备派上 了大用场,各个家庭农场收获的几十万斤小麦基本达到国家收购标准,农场主们未遭受任何损失。

“自 从村里有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可以说,我们就是种的‘懒汉田’。”农场主仇国勤说,他的康顺家庭农场种植面积500多亩,享受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提供的全程 服务,年收入20多万元,还吸引村里30多位村民到农场“上班”。“同样是种粮食,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 仇国勤算了笔账,以种水稻为例,病虫害统防统治,施肥的效果也更好,一亩地仅这两项,就能节省120元左右。联盟内部,植保收割等服务价格都有很大优惠, 仅收割成本每亩就能节省50元。

农场主王阿凤更前卫,在服务联盟帮助下,她用手机 玩起了类似“滴滴打车”系统的“滴滴打机”。王阿凤说,她家里有一台“雷沃谷神”收割机,联盟技术人员帮她加入山东潍坊的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 心“滴滴打机”智能系统,为收割机装上实时运行信息和数据分析的“金匣子”,不仅服务本地家庭农场,还可走出去服务挣外快。当然,她也可帮助其他农场主通 过“滴滴打机”系统网约外地就近作业的收割机械,降低成本也赢得收割时间。

小杨家 庭农场服务联盟还引领农场主探索稻田养鸭、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立体高效农业种养模式。卫泽明说,去年,他的农场拿出100多亩田尝试“稻田养鸭”模式, 从选鸭苗到饲养方法,联盟技术人员跟踪指导,鸭子吃虫、鸭粪肥田,构建了“全程生态种田”模式,种出的大米天然环保,价格比普通大米翻了一倍以上。加上鸭 子的销售收入,每亩又增收150元。今年,他种植的286亩田全部采用这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下一步,服务联盟还会鼓励大家办米厂,生产注册“鸭田”牌生 态大米,有了品牌,村民们的收入会更高。

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引发高层关注,以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代表的“两个主体”培育模式,被认为是代表着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农旅融合,田园牧歌催生“美丽经济”

整齐的田间道路、连片的家庭农场,暮春的田野风光独特。

“作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下一步,小杨村就是要更好地呈现田园意境,以田园牧歌催生‘美丽经济’。”桥头镇党委书记卞红兵说。

由 传统农业向休闲产业转变,小杨村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致力让土地成为充满田园风光的农家乐、农民发家致富的“梦工厂”。以方方大田为背景,该村着力建设 姜堰首家民宿风景园,规划面积1020亩,集农家乐、种植、农事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溱湖小杨人家”已初具规模,灰墙黛瓦、枕河人家,原汁原味的农舍 装扮一新,呈现出浓郁的水乡风韵。

今年春天,小杨村还建成了长达420米的樱花大 道,每天上百名都市游客慕名而来,穿越“樱花隧道”,享受浪漫之旅。上海旅游达人李传富拍了好多樱花美图发送微信朋友圈,引得不少亲朋好友追问:“这是哪 方仙境?”李传富说,明天春天,他会带着家人过来,在“小杨人家”住上几天,吃农家饭、品农家菜、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受乡村独有的风景,怡情养性,康 养身心。

卞红兵表示,传统的农业观光休闲就是吃个饭、掼个蛋、钓钓鱼,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小杨村的民宿游结合人文、自然、生态资源和农林渔牧活动,提供乡野生活的住宿场所,是一种深度体验。

民宿项目建设过程中,小杨村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翻新改造,将区域内的农宅打造成特色乡土居住区。目前,该项目已经腾出和翻新改造13户农宅,第二批还会翻新改造42户农宅。

改造好的农宅,令人耳目一新。原有的院墙被降低至不到一人高,站在开放式的院落里能看到周边的绿树、小河、水车、田野,乡土趣味油然而生。农宅内部翻新升级为高档客房,空调、电视、宽带、卫生间、淋浴房等一应俱全。

60多岁的村民张桂林是首批腾房搬出去的村民,现在有空他就回老房看看,看到游客拿着手机在自家院子里拍摄美景,老张内心说不出的喜悦。张桂林说,自家老瓦房转眼变成了“乡村宾馆”,周围美景如画,倍感自豪。迁居到安置区后,他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村民王顺生原在外打工,去年春返乡承包200多亩水面养鱼,第一年净收入五六万元。王顺生说,他承包的水面位于民宿园内,随着游客增多,他正策划让游客参与传统捕鱼体验活动,增加自己的收入。

“民宿要想留住人,特色很重要。”卞红兵介绍,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农家之乐,项目区规划有稻田捕鱼、田园采摘、主题农场、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娱乐互动项目,吸引都市人在这里寄托乡愁、放飞自我,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乡村,可以成就更多美好

对话人 泰州市农委主任 毛正球

泰州日报评论部主任、市首届“名评论员” 王长中

小杨村是泰州市农委的挂钩联系村之一,市农委主任毛正球长期关注该村发展,并定期到该村蹲点调研。围绕小杨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本报记者王长中与毛正球展开了一番对话。

王长中:就村庄基础条件而言,有许多村庄超过小杨村。小杨为什么首批就入选了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

毛正球:小杨村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最典型的就是家庭农场和服务联盟。小杨的家庭农场已形成特色,田园风光在这里有很好的展示。

王长中:乡村最美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就是田园意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至今传诵。

毛正球:我们进行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田园”本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城市有城市的美,乡村有乡村的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是把乡村城市化,而是要彰显乡村之美。

王长中:以大田风光为背景,可以成就更多的美好。

毛正球:所以,对小杨而言,家庭农场只是一个开始。建立民宿风景园,是小杨村正在开辟的一条新路。

王长中:媒体上宣传过这里的“小杨人家”,这里被誉为村民致富的“梦工厂”。

毛正球:它的建设理念值得关注,整个景区租用当地村民的住宅,保留了村庄的历史肌理、空间形态,使得乡村建筑、田园景观、自然风光能够协调共存。

王长中:这应该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能够承载田园乡愁。

毛正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农旅融合,是通过嫁接旅游,实现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这方面不乏成功案例。小杨,也在充分彰显其特色与优势。

王长中:产业,是我们探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毛正球:农村之所以衰落,是因为青壮年的外流,村子里没有特色产业便留不住人。产业是竞争力的体现,没有产业支撑的特色田园乡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王长中:当下,农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

毛正球:它不仅仅是传统农业,更应该是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创意农业,最好是“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小杨已具备了一些特质。

王长中:小杨的情况如何?

毛 正球:小杨村共有3600多亩农田,由20位农场主流转承包,全部实现了适度规模种植,解决了农村“谁来种田”的问题;村里成立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解决 了农技良种推广、品牌农业,乃至社会化服务等问题。有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就可以发展成为特色产业。有了“小杨人家”,乡村旅游又有了新内涵。

王长中:小杨发展旅游业,前景如何?

毛 正球:“小杨人家”是在乡村民宿方面的新探索。乡村振兴,民宿是一条新路径,它的指向是把人留住,这就契合了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有利于解决乡村空心化的 问题。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水而居,这样的民宿对都市人有着强烈的诱惑。这里还紧邻溱湖,溱湖绿洲度假基地也小有名气,这些都是小杨进一步发展的底气。 但是,资源如何实实在在转化为财富,是小杨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王长中:看得出来,你对小杨很熟悉。现在的问题是,乡村旅游不少地方都在搞,“似曾相识”的东西很多。在你看来,乡村旅游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必选项吗?

毛 正球: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依靠特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应该说,我们期待更多的人“慧眼识珠”,在泰州大地 形成一个又一个休闲观光“盆景”。但是,从全国来看,乡村游确实存在盲目跟风复制、形式内容趋于雷同的问题,这很可能成为乡村民俗旅游之殇。

王长中:乡村旅游出路何在?

毛正球:现在乡村旅游已经到了要升级的阶段了,乡村游也可以很高端,吸引游客从走马观花式赏景,转变为身心愉悦的度假,享受更有品质的“慢生活”。

王长中:能否说得具体一点?

毛正球:这方面,我个人的感觉是,到农村来,可以品尝土生土长土特产、老锅老灶老味道,体验原汁原味原生态、农事农趣农家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达到放松身体、放宽心情、放飞心灵的目的。

王长中:这应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所传递的意境吧。

毛正球:特色田园乡村,就应该是充满诗意、富有意境的,是田园牧歌式的。多来几趟,你会有更多的感慨。

(钱建虎 钱宏斌 朱媛)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