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绢素·画说长江——记长江文物题材画家嵇亚林
2025-04-03 11: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25年3月15日,“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长江流域精品文物绘画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其中由画家嵇亚林与书法家白鹤合作的百米书画合璧长卷《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画家嵇亚林历时三年,围绕长江流域19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遗址出土的160余件代表性文物为题材,涵盖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遗址到良渚文化、曾侯乙墓等多元文化符号的主题创作成为此次活动的核心展品和最大亮点。这件佳作凝聚了画家嵇亚林无数日夜的心血和才智,他把平日里怡情悦性的书画创新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挥出中国画的时代功用,激发出其凝聚精神、传承文化的无形力量。

  民族文化的接续与弘扬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首要之物在于对民族历史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观照,而历史文物所承载的内容与情感也需要艺术的展现与表达。嵇亚林以国画的形式语言创作一系列以长江流域精品文物为题材的作品,既开拓了中国画的题材,又体现出个人风格,为海内外来到南博的观众带来富有内涵、别有风味的观展体验和收获。

  我曾经专门撰文推介嵇亚林的工笔花鸟画,无论从笔墨设色的游刃有余,还是经营位置的独具匠心,相信观者对于他的传统功力和技巧表达应该有明晰的判断。更难能可贵的是嵇亚林近年来在文博主题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画承应时代变化所作的思考和努力。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博人,嵇亚林在岗位上一直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特别是任职南京博物院期间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都让嵇亚林的作品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古朴、厚重、醇和的气息,或许正如傅抱石先生所言的“画笔之大,在于史味”。

  长期文博工作的经历,成就了嵇亚林宏阔的视野和渊博的识见,为他今日文博主题的中国画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及深厚的底蕴。同时,我也钦佩嵇亚林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执着的艺术追求,因为大量行政事务之余还能坚持艺术创作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而从这件百米长卷中,也让我看到了文化修养与学识积累对中国画的重要作用,所谓“画外功夫”正是今天我们很多年轻画家所缺失的功课和亟待填充的短板。

  《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的整体风貌不同于当下很多中国画取向浓艳鲜丽、造型新奇的时风,技巧上朴厚端庄中透发着画家特有的温文尔雅和含蓄内敛。这似乎又应验出传统中国画“画如其人”“人品即画品”的古训。嵇亚林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却完全没有架子官腔,处事公允正派,待人平易真诚,生活恬淡洒脱,工作又严于律己,真有君子之风,在业内口碑极佳。为人处世的传统美德在嵇亚林身上体现得自然而然,毫无造作矫饰之感。把这些美德品性悄然传递于画中,却能让观者真实感受到“画者,文之极也”的深刻内涵。或许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欣赏”嵇亚林作品的表象,其画外体现出来的“文韵”,画内包蕴着的“品格”才是我们真正应当关注的焦点。

  此次展览的成功不仅是对嵇亚林及其创作团队艺术成就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对文博人艺术才情的鼓励和宣扬。我们在嵇亚林的《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情怀,静静聆听画面带给你的中国故事……

  (本文作者系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艺术学博士后)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