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文化场馆暂停开放,但南京人的文化生活照样有滋有味。文博场馆搬到了“云端”,线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同时,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文艺作品也在社交网络刷屏,为抗击疫情贡献文艺力量。
云端看展,再也不用担心错过宝藏展览
南京迄今发现最早的陶塑人面像、七宝阿育王塔、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地出土的玻璃杯、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市民薛刚被南京市博物馆线上VR展厅里的《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深深震撼了。该展共计展出99件(套)珍贵文物,其中一级国宝数量过半。“当时线下展出的时候我在出差,错过了。这次点点手机屏幕就像走进了展厅,而且所有的国宝都能放大,每一缕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效果太赞了!”
记者从南京市博物总馆了解到,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八家文博场馆虽然暂停对外开放,但开启了“云端”逛博物馆的模式,让市民足不出户安心宅家的同时,打破时空限制,参与博物馆的文化体验活动。南京市博物馆的“玉堂佳器”馆藏精品展、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梅绽金陵礼赞百年——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南京市博物馆的“山水相连”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书画联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庆建党伟业颂百年辉煌——秦淮区乡土人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遗精品邀请展、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游弋·南京瞻园园林艺术展……各种精品线上展陈,每天都吸引大量观众点击浏览。更多的场馆360度漫游、更丰富的线上社教活动也将陆续上线。
带娃过暑假,线上夏令营寓教于乐
9岁的季佳佳小朋友这个暑假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夏令营。金陵图书馆的“七彩夏日”少儿暑期夏令营每年都有“和小朋友们一起过暑假”的约定,因为疫情,今年夏令营的线下活动暂停,转而带领小朋友们展开线上活动。季佳佳在夏令营的“红蜻蜓国学堂”听了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柠檬草电影院”观看了红色电影《西柏坡》,在“青苹果科学园”搞懂了珠穆朗玛峰是地球最高峰,但却不是地球最高点……在闭馆期间,市、区十四家公共图书馆服务持续在线,将精心筹划的暑期活动迅速转变模式,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继续为读者提供服务;同时也注重结合疫情,在做好防疫科普的同时为南京加油。
适合孩子们的线上活动丰富多彩。8月,六朝博物馆准备了12节线上课程,采用图文加音频的模式,设置三个年龄段,分三个不同主题的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来领略六朝文化,感受华夏文明。“疫情期间不方便出游,每天都在愁如何在暑假给孩子找点有意义的活动参与,博物馆开设的这些课程真的很用心,让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暑假里增长知识,寓教于乐。”很多家长给博物馆的课程点赞。
朋友圈刷屏,南京白局“声”援抗疫
面对疫情,南京白局传承人们纷纷自发开展创作,以说唱的形式提醒市民做好防护,致敬抗疫一线人员,表达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这些白局视频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刷屏,很多市民都跟着学了起来。
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许茹创作了一首《万众一心抗疫情》。“文艺作品应该起到抚慰人心、提振信心的作用。”黄玲玲说。已经75岁高龄的她,在疫情发生后连夜创作。“病毒来临莫慌张,防范意识要加强。疫情面前心明亮,识破病毒鬼花样。全市核酸来普查,病毒无处来躲藏……”这首《万众一心抗疫情》,通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唱词,提醒市民积极配合、做好防护,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表达了南京人民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抗疫情的坚定信念。“白局就是要说新闻、唱新闻。去年疫情暴发时,我们创作了三个作品,这次也是一样,要发挥它的作用。”黄玲玲说。
南京白局区级传承人梁晓岚表演的《南京抗疫口字歌》,句句都带一个“口”字,唱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视频上线后在社交平台热转。这个视频背后,是一对“白局夫妻档”的努力。
南京报花名白局曲艺团负责人陈刚,是梁晓岚的丈夫。他告诉记者,他们想用白局的形式,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市民宣传抗疫知识。“我们想到去年结识的歌词创作高手谢意伟。刚好谢老也在思考疫情期间白局创编的事,于是有了《南京抗疫口字歌》。”
“医生逆行迎风口,红色马甲送笑口。核酸检测喉咙口,千万百姓张开口。随时测温大门口,不让防守有缺口。外出口罩遮住囗,不让病毒进你囗……”作品描绘了一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场景,并且入耳入心,普及了科学防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