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随着江苏南京梅花小剧场首场演出“中国戏剧梅花奖名家名段演唱会·春季篇”圆满结束,台下观众掌声如潮,久久不愿离去。很多人在问,梅花小剧场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演出?
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小剧场艺术在我国已走入第41个年头。这些年来,小剧场在艺术和市场、保护与发展中,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果实,逐渐转变为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新方式。
“小剧场一头连着艺术创作、文化惠民,一头连着文旅消费、文化产业,是赋能文化大舞台和撬动戏剧大市场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艺术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日前,在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表示。
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2021年,江苏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小剧场在江苏城乡布局落地。如今,走进小剧场看剧、赏戏、听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风尚;街头巷尾的小剧场,也让更多文艺爱好者有了梦想成真的舞台。
在家门口看一出好戏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逛街之余,一转身就能走进大华大戏院·群剧场观看小剧场演出。精彩的演出效果让观众彭博惊叹:“由于剧场空间小,演员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清晰可见,代入感太强了,仿佛我自己也是故事中的一员。”
一组数据彰显着江苏小剧场的繁荣:截至2022年年底,江苏已建成小剧场1156个,全年演出总场次近5万场,观众总人数超600万人。不只是热门商圈,在江苏,小剧场布局突出核心居住区、旅游景区、文化街区和高等院校,强调“在百姓身边”。
“小剧场具有场地形态灵活、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性强、投资成本较小、剧目内容多样化以及易于锻炼培养新人等特点。”谈到小剧场的优势,承办了6届南京戏剧节的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吴玮玮表示,“这几年,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在江苏城乡迅速兴起,电影院、老厂房、古建筑等多种类型的空间都被活化利用。”
与此同时,江苏各地对小剧场建设的探索,正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2022年底,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全新打造包括笑果工厂、极空间、国风剧场、魔术剧场、悬疑剧场、全球儿童剧艺术中心在内的8个小剧场,升级为苏艺演艺文化集聚区。在这里,观众既能欣赏到评弹书场、非遗演艺秀、苏州相声大会、江南戏曲清口等传统艺术,又能体验笑果脱口秀、悬疑喜剧、沉浸式魔术剧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潮演艺,受众涵盖老少中青。
运营至今,南京德必1913国民小剧场已走过5个年头,其负责人丁翔对小剧场的运营灵活体会颇深,他告诉记者:“与演出团体洽谈沟通档期、演出报批、宣传预热、开放售票……相比于大剧场动辄半年以上的预售期,在小剧场,一系列流程最快只需要20天。”
低投入、易操作,反映到演艺市场上,表现为票价低、更亲民。金陵科技学院剧社社长陈添爱同学感叹:“大剧院动辄几百的票价,让我们学生群体望而却步。而小剧场在票价方面的实惠,为我们带来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凝聚更多创作合力
小剧场如何在艺术探索与市场反响二者之间探寻平衡之道?对此,杨志纯认为:“要坚持‘双效统一’,引导小剧场找准服务定位,努力实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方面,引导发挥占主体地位的公益小剧场功能;另一方面,也支持经营性小剧场组织更多高品质的营业性演出。”
作为江苏省首批成功市场化运营的小剧场之一,近年来,南京德必1913国民小剧场探寻城市精神、深挖历史背景,打造了南京原创话剧三部曲:《丹凤街》《长江路》和《珠江路》,实现了叫好又叫座。丁翔告诉记者,眼下,国民小剧场正着手打造自己的剧团,探索进一步降低演出成本。
而政府出资参与建设的小剧场、基层文化馆(站)附属小剧场等公益性小剧场,是江苏小剧场的主体。在盐城,登瀛老茶馆是盐城淮剧票友交流、文化惠民的主要舞台,人气极旺;在连云港,市文化馆艺术剧院是全市唯一公益性专业剧场,还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大量小剧场的迅速落成,令人欣喜,但一些小剧场显然还存在无戏可演、演而不精的现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青年戏剧人孔德罡表示,“目前,小剧场内容创作产出与场馆数量仍不匹配,要想在艺术探索和市场经营两方面均有收获,其核心还在创作人才和优质内容。”
为凝聚创作合力,2021年5月,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成立,共孵化原创戏剧剧本30部,这些剧本不但题材丰富多样,在表现风格上也是传统与现代兼顾。2022年6月,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又启动了小剧场戏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并获得2022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共遴选出有一定小剧场戏剧创作基础的中青年专业编剧人才20人。
每年认定一批省级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支持小剧场创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把小剧场剧目创作生产纳入艺术创作专项资金、艺术基金等扶持范围,在紫金文化艺术节设立小剧场单元……一项项精准的扶持政策正化作小剧场创作者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创作灵感。
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
小剧场让人们走出家门,“在现场”带来了更多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文旅融合产业。
放眼江苏全省,常州打造了以嬉戏谷“洛克王国”、春秋淹城“西施迷宫”为代表的旅游演艺小剧场;镇江西津音乐厅实验剧场融合西津渡周边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兼具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等功能;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推出的“只有爱·戏剧幻城”成为当地文旅融合新标杆项目……
“小剧场正作为切入点,深入融合城市的‘文商旅’业态,带动夜间经济,拉动消费。”丁翔表示,“如今,国民小剧场已成为南京市长江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重要支撑——在街区配套的休闲餐饮区域喝咖啡聊天,在各具特色的地标建筑前拍照,等到晚上即可进剧场看演出,这一套无缝衔接的休闲模式已成为许多民众的生活日常。”
再看南京秦淮河畔,以德云社、恩剧场、瞻园、芥子园等为代表的小剧场集群正催生出新的消费场景。位于夫子庙核心区的戏院,打造集沉浸式实景娱乐、古风市集、主题街区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文商旅融合街区;设在秦淮非遗馆的长乐剧场,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戏曲名家定期在这里演出,相声、评话、白局、古琴等本土演艺品牌得到推广;行浸式演艺项目“桨声灯影·文都行”正在推进2.0版本落地。
秦淮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秦淮区还在继续推动小剧场布局,进一步规划建设秦淮河畔小剧场群和太平南路演艺集聚区。
日前,江苏省小剧场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明确提出,下一步,江苏还要将小剧场纳入文旅创建和旅游线路开发。“小剧场+”还将催生更多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探索出文化产业的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苏雁 刘已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