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行吟-春分小语
2023-03-21 17:1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忠武  
1
听新闻

岁月如花,静候遇见。感受过雨水的雨,听过惊蛰的雷,时间一寸一寸地过,花儿一朵一朵地开,时光的列车不疾不徐,今天终于抵达了春天的第四站——春分。

大自然是神奇的。据记载,春分这一天,太阳黄经达零度,直射赤道,春分春分,昼夜平分,白天和黑夜,又一次打个平手。

没有人不喜欢春分。“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一个温暖和煦的季节,一个美好的开始。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三月的春天姹紫嫣红里,总少不了油菜花那一抹金黄。迎春花、杏花开后,油菜花急了,于是,一阵春风,一阵小雨,油菜花儿便洒洒脱脱地开了,几乎一夜之间,田野变成一片金黄的世界,一朵朵细小的花,一抹抹纯粹的黄,那是春天的符号,是春天田野的华章。

三月里,油菜花随处可见,“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它没有牡丹华贵,没有玫瑰雍容,没有桃花妩媚,也没有郁金香的馨香,它“也算贫家一段春”,就是朴素简净的花;一粒种子,从严冬走来,春天里花儿照样开放,甚至是怒放;它普通极了,就连春天馈赠它的花语也是普通极了的两个字:“加油”。

然而,它无疑是美的。万物枝头匆匆过,唯解风情油菜花。油菜花一开,田野马上有了生机,暖阳照耀,花儿开得汪洋恣肆又显得格外鲜艳;一阵春风吹来,花瓣纷飞,就像洒金粉一样,远远看去仿佛“浪叠的黄云”;花丛中,枝叶间,一只只小蜜蜂,或立或飞,追逐着,嬉闹着,嘤嘤嗡嗡,让人入迷,有词云:“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在秦观眼里的油菜花,绿叶如碧,黄花似金,画中花,花中画,春光揽尽。

三月的春天是美的,美的不仅仅有油菜花。

爬山虎也来赶场了。爬山虎不起眼,当春雨润泽了它的根,春风解开了它的藤蔓,它醒了,舒展蛰伏一个冬季的身躯,抽枝发芽,衍生无数卷须,像壁虎一样,牢牢吸附在墙面。阳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润,它快速地生长,蔓延,叶子由小变大,颜色由浅而深,枝蔓由细渐粗,要不了一阵子,整个墙壁便被密密匝匝地覆盖了。

它不像花儿那么美,吸附在墙上也很少有人问津,但它绿帘似地垂挂下来,就像一幅壁画,那气势,那粗犷,岂是一般娇嫩的花儿可比?它很执着,它把墙面当作荒凉的额,用心地攀援上升,春天,它不动声色地让墙面有了生机绿得盎然;夏日炎炎,天再热它替墙面硬扛着;秋天里,它乔装打扮,让灰硬的墙面有了诗意的浪漫;漫长冬季,它枯萎了,但也用瘦硬的藤蔓牢牢吸附在墙上,竭力挡风遮雪,展示生命的另一种姿势……

三月的春天是热闹的。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晓寒深处,燕语婉转,声声报春。”到了三月,燕子日夜兼程地从遥远的南方飞回。燕子恋旧,永远惦记它的家。庄户人家,即使日子平淡到“一口清水锅,三碗柴火饭”的地步,他们的辛勤温和也是真实的,他们喜欢旧燕带着春来的消息识家归巢。“呢喃燕子语梁间”,暖暖春光,袅袅炊烟,绕飞的燕子,忙碌的庄稼人,这就是家温馨祥和的样子,是荷尔德林憧憬的“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意象。燕子很懂事,过几天,窝巢边几只微带肉色的小喙,叽叽喳喳呼唤着打食归来的大燕子,等待着母亲口对口的哺喂;再数日,小燕子羽翼渐丰,着急出巢,大燕子带着它们一起,穿花拂柳,贴地争飞,呢喃软语,洒下一室春意……

“鸟儿愿为一朵云”,燕子长情,它故土难离,冬天去了,春天还会再来;它习惯了屋外的春风秋雨,见证着屋内一家人朝朝夕夕度过的一个个平淡烟火的日子;燕子又是灵性的,它目睹了留守的老人,站在村口翘首期盼儿女的归来,又忍住泪滴目送他们的远离……

有位哲人说:落而不屈,从头再来,向落叶致敬。是的,“无边光景一时新”,再美的花也会凋谢,再妩媚的季节也得翻篇,这是王国维两句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最好的注脚。

然而,美丽因热爱而常在。

油菜花不感伤。它把花粉给了蜂儿,把果实给了人们,把凋零的花瓣留给了泥土留给了根,它让人们回甘着清雅的香气,它和桃李杏约定一道撑起来年春天的葱茏繁茂。

爬山虎不困顿。既然来这世上走一遭,那就遵循内心的声音,不起眼,没人理会,没关系,况且,咱见证了大地清新的早晨和诗意的黄昏,见证了妩媚的丽日和迷人的雨天,值了;负势向上,再向上,这是使命,任凭雨骤风烈,咱就是为了在灰硬墙壁上演绎绿色童话。

燕子不气馁。燕南飞,总要走的,但那温暖的家还在,那主人留恋的目光还在,来年再来,带着儿女们一道,向春天报到,看看炊烟袅袅升起,聆听锅碗瓢盆的交响,为主人滋实的日子吹起嘹亮的口哨。

古代吴越王钱镠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里,引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个标语:“慢慢走,欣赏啊。”

曾听过一首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春分,真好!“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珍惜啊……

(张忠武2023年3月21日)

标签:燕子;油菜花;花儿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