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编修典籍,历来被国人视为文化传承的责任所在,就算历经磨难,仍“珠还合浦、历劫重光”。典籍之中还蕴含“大道”,为人处世之道,求学问术之道,修身齐家之道。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修纂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就饱含世代传承。
现代人从历史走来,盛世修典,意在赓续文脉、再铸辉煌。最近,在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上,已出版的 1002 册《江苏文库》皇皇大观,摞至4层高,引人驻足打卡,也惊叹于这份文化传承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项全省性文化战略工程自 2016年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江苏文库》由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方志编、研究编等六编组成。截至2022年底,《江苏文库》已出版1002册,包括“书目编”41册,“文献编”257册,“精华编”129册,“史料编”221册,“方志编”288册,“研究编”66册,共收录、整理古代江苏文献1985种。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在学者们看来,是“知血脉,通命脉,仰望山脉”。整理并研究江苏文脉的过程中,还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史研究空白展开专题研究,不仅填补了某些空白,也推动当代江苏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库”里有了不起的江苏人——《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的作者均是江苏人,《三国演义》也与江苏关系密切,罗贯中以江苏为重要创作背景。《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不仅在南京编纂,还由常州人陈济担任“编纂都总裁”,布衣平民出任国家文化工程负责人,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此外,《三言二拍》《封神演义》《浮生六记》《官场现形记》《孽海花》《清忠谱》等文学名著,均出自江苏人手笔。这些著作中,蕴藏着江苏文脉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已经或即将收入《江苏文库》的典籍著作,是两千多年来,江苏先贤创造的丰厚文献资源,千古流传的文化经典。
这里有乡景乡俗乡情,江苏人的乡土记忆和生活图景。“史料编”中,光园林阁楼文献就有近百部。《江南省行宫座落并各名胜图》,再现200多年前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的美景;金陵有哪48景?如今要“特种兵式”游南京,《金陵四十八景全图》参考下。方志起源与诸多古籍都有某种渊源,“方志编”里,有江苏各地近两千年来的历史风貌。就其中体量最大的“文献编”而言,收录历代江苏籍学人的代表性著作5200多种,呈现了“文化江苏”的整体景观。“精华编”精选历代江苏籍学人具有代表意义,产生较大文化影响的著作,以当代学术标准加以整理。将这些典籍整理并推向海外,更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中传播江苏文脉的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
如此浩瀚的古籍文献,与普通人息息相关,堪称可以查阅利用的宝库。除了纸质版本,前四批出版的726 册图书已经数字化,投入使用的数据库和小程序更为便利,目前已有 40 多家图书馆开通《江苏文库》数据库。在图书馆免费登录,就可以一键溯源千年文脉。
珍爱典籍,守护典籍,让经典文化永流传,就要让古圣先贤走进千家万户,服务社会。盘活典籍这个IP,用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全方位展现思想与文化的精髓,《江苏文库》迈出了扎实的脚步。在当下,人们热衷于听文化博主“二手贩卖”的同时,也别放弃更为靠谱的“资料库”。事实上,充分利用《江苏文库》,在占有最新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网友们也变得越来越不好“糊弄”。
《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这样的电视栏目风靡,令人看到历史典籍、四大名著、唐宋诗词、经典音乐、美食、历史地理等在“价值和鸣”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未来在《江苏文库》的基础上打造“典籍里的江苏”,继续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和通俗化解读,以丰富多彩的样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世代流传。回顾历史,知古鉴今,让我们翻开古籍,看“何以江苏”与“何以中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