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有“看头”的南京博物馆,也有“行走的课堂”
2024-04-24 10:09:00  
1
听新闻

博物馆珍藏历史,也连接起美好生活。4月22至23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报道调研行来到南京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和南京市博物馆,在有“看头”博物馆里换种方式“阅读”城市。

一扇“最美落地窗”,让六朝博物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走进六朝博物馆展厅,“奁盒”框住观众,竹林与帷幔、曲径与山石相结合的置景设计将展厅置于疏影浮动的“园林”之中。

范俊彦/摄

建馆近十年,六朝博物馆以精良的展览、丰富的社教活动、优美的参观环境、一流的志愿服务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广泛关注和喜爱,逐渐发展成为南京文化新名片。其中,由“六朝尚青”演化而来的“六朝青”志愿团队成为博物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说,自开馆以来,博物馆就面向社会征集了大量志愿者,10年来探索出不少志愿者助力博物馆发展的创新和实践。“可以说‘六朝青’志愿服务是和博物馆共同成长起来的志愿品牌。”

“我们同步把青年群体、银发群体考虑进来,有计划地进行品牌化、分众化的社教活动。”贺湘介绍,2020年起,六朝博物馆启动“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邀请青少年担任六朝文物的讲解员和守护者。现在还发展出“大手拉小手”的志愿品牌,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的青少年讲解员。

范俊彦/摄

相比于六朝博物馆的“年轻”气质,坐落在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则凭借历史建筑自带了“金陵”味道。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红墙黄瓦环绕,庄重而古朴。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了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资源为公众所用,南京市博物馆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社会教育活动。南京市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吴阗说:“我们在馆校合作项目上做了很多尝试,定期开展校外课程、研学活动,比如‘古都研学游’‘太白之旅’,把人文讲座开进大中小学,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

范俊彦/摄

“脚下的这片地就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南京市博物馆相似的另一展馆,是坐落于甘熙宅第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告诉记者:“甘熙宅第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民宅,俗称‘九十九间半’。”在这里,业内大师在约20间非遗工作室内坐馆,南京绒花、秦淮灯彩、根雕、竹刻等非遗项目在博物馆内落地生根。

范俊彦/摄

依托馆内丰富的非遗项目资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推出多种非遗主题研学课程、非遗旅行研学线路,积极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500娃娃学非遗”等活动。刘媛之说,博物馆还与30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进行非遗活态传承,为青少年带去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

同样,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四时红楼——《红楼梦》主题文化课程”越来越受到喜爱。以《红楼梦》为窗口,观众能够在活动中了解《红楼梦》与南京的深厚渊源,品读南京城市文化的美丽侧影。江宁织造博物馆还特地成立了外国志愿者团队,为国际友人提供多语言品读和分享感悟的平台。

近年来,越来越多南京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用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研学、社教活动,让各家“宝贝”走出展厅。可以想见,一座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童棹凡

标签:
责编:童棹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