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知旅·馆长说 |南通富美帽饰博物馆孙建华:做收藏是为了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4-06-07 16: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在众多的博物馆里,南通富美帽饰博物馆属于一家小而美的专业博物馆,它收藏的是各种各样的帽子及饰品,这也是我国第一家民间帽饰博物馆。

作为这家博物馆的馆长,也是馆主,孙建华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企业家,他在南通经营着一家最具文化和艺术内核的全能型帽饰企业,出品的帽子曾得到爱马仕总裁、厄瓜多尔总统的认可,是中国服装协会认证的“中国帽饰文化最具影响力人物”。

孙建华走上收藏之路,并一手创办帽饰博物馆,背后有着一个曲折而又戏剧性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末,孙建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专门生产帽子的企业,跟在人家后面学做帽子,学做进出口贸易。这一职业的选择,将他后半生跟帽子紧紧联系在一起。1996年,孙建华自己出来创业,还是做的帽子生意。

一次,一位朋友随口跟他说,你做的是帽子生意,平时又总戴着帽子,既然这么喜欢帽子,不如收藏收藏帽子。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孙建华觉得这主意不错。

不过一开始,孙建华还是带着一种玩票的心态去收集帽子,及至有一次,他在天津看到一顶民国时期的女帽。虽隔着久远的年代,但这顶女帽就像一本无字书,将其主人的审美偏好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盘托出,触发了孙建华那根审美的神经,让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帽子在他眼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帽子了,背后蕴藏着更多的是文化和美学。

由此,他对收藏帽子更加投入和专情了。在北京的潘家园,孙建华收购了不少清代和民国的帽饰。也到过欧洲、美国、日本、厄瓜多尔、菲律宾、韩国等地寻宝。在国外,孙建华经常会去一些古董展会和跳蚤市场。展会价格贵,但出售的都是好东西,跳蚤市场则要靠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收藏帽子的另一个“物”外之趣,是结识了一批同道中人,“天津帽子王”就是其中之一。“帽子王”从事帽子、帽盒、帽架的收藏已有30年,业内名气很大,央视还给他做过两次报道。刚开始,听闻孙建华也收藏帽子,他很诧异:“中国除了我,还有收藏帽子的?”后来孙建华去拜访他,刚开始他对孙建华也收藏帽子这件事是不屑一顾的,及至见面后看了孙建华电脑里的藏品展示,他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看来你确实认真在做收藏”。

“帽子王”认可孙建华后,他就毫无保留地向孙建华展示了自己收藏的28箱宝贝。关于帽子的渊源典故,他如数家珍,让孙建华受益匪浅。开眼界的同时,孙建华也在“眼红”:他这些宝贝什么时候能为我所拥有?

许是上天成全吧!与帽子王成为朋友后,有一天接到他电话,孙建华判断出他有意向转让收藏。在表达了自己想接收这些藏品的意愿后,孙建华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是作为收藏的,绝不是生意,你要开一个合理公正的价格给我,我保证你开的价,一分钱都不还价。”

果然,他的开价诚意满满,孙建华也信守诺言,君子协定下的交易十分完美。孙建华驱车2000多公里运回了这些宝贝,知己相酬,孙建华也把自己非收藏的帽子送给了他。后来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惺惺相惜的友谊很美好,也很难得。

收藏的藏品越来越多,孙建华开始萌生出创建帽子博物馆的念头。说干就干,从2006年开始筹备,2014年JEFFSUN帽饰博物馆成立,但彼时体系性并不强,还只是陈列馆形式。直到2019年,富美帽饰博物馆才正式成为非国有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孙建华不仅仅对展品要求尽善尽美,就是对博物馆本身也要求建的像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建的美轮美奂。最终富美帽饰博物馆建成一处赏心悦目的美学空间。如今已成为南通当地一处网红打卡地,每天迎来许多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目前,博物馆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内,收藏有来自古今中外的各种帽饰藏品6000多件,馆内基本陈列展共设有七个展厅,分别陈设着不同主题系列的展品。其中有中国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官帽、民帽、头饰以及民间服饰品,也有19至20世纪左右的国外古董帽,还有不同国家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帽饰,以及当代帽饰设计师的作品等等。

每一顶帽饰都记载着一段往事,代表着一种文化。孙建华创办富美帽饰博物馆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帽饰这一细分领域来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灿烂文化,让观众感受帽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更加关注中国自身的帽饰文化传承,他正在与江南大学合作制作中国历代101顶帽饰,希望能完整展示出中国历代所有帽饰,从而更加具象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帽饰的演变脉络。

无论做什么,孙建华一直秉承两个不变的前提:永远做心中认为美的东西,永远做有激情的东西。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贺晓亮通讯员 徐艳梅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