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艺术如何化危为机
2020-04-09 09:2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劲松  
1
听新闻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摆的全国剧场,在第一季度遭遇的市场重创,短时期内恐难以弥补。这场疫情带来的市场危机,迫使我们开始思考剧场这种封闭空间的聚众型文化消费,及舞台剧的内容创作与传播,如何探寻切实的发展之路,化危为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电视等家庭文化崛起,全国各地的剧场与影剧院开始衰落。近年来,中国剧场艺术全面复兴,全国城市新区的新剧场建设与旧剧场改造热闹纷呈,剧场建筑重新回到中国百姓的生活视野,舞台剧内容创作更得到重视。

剧场艺术的产业核心其实是驻场艺术,目前,欧美很多国家剧场艺术仍坚守这种产业模式,纽约百老汇与伦敦西区都是“一戏一剧场”,最优秀的演员都会驻守本土演出。中国剧场产业则是巡演传统,目前,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少数实现了场团合一的驻场演出模式。民营剧团演员都是外请的一剧一聘的合约关系,剧场一停业,原定巡演计划被打乱,重组难度大,这对松散型的民营剧团是致命打击。

今年疫情让全国剧场停摆,舞台剧失去了市场根据地,难得培育起来的剧场消费习惯被破坏,这让市场化程度低弱的剧场艺术产业雪上加霜。但全国各地剧场与剧团,坚持在战疫中发声,云排练、云剧场等数字化平台传播,让剧场艺术并未缺席。

剧场演出是以人为本的手工艺术,从产业传播特性而言,其本质上是与数字化视听传播相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剧场要忽略视听资料储存与后产品开发。国家大剧院在建院之初就设立了影视制作部,对剧院原创剧目、自主版权复排剧目进行录制,同时也为外来演出团体提供演出录制服务或购买演出视频版权进行录制。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舞台剧影视产品,销售或分享给视频平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原创歌剧制作成歌剧电影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在全国公映。去年,舞剧《天路》实现了剧场演出与电影院4K高清5G现场直播的同步观赏,拓宽了舞台剧在同一时段的观众批量化尝试。

数字化服务与云剧场的发展,在实体剧场暂停的特殊时期,尤显重要。全国新建的各大剧场未必都投资原创剧目,也未必都有足够的条件成立影视制作部门,但可以依靠当地电视台专业录制团队,与地方剧团进行版权合作,储备自主版权的影视产品,通过官方公众号、抖音等网络自媒体传播,剧场为观众服务、为艺术服务的旗帜永不落。

同样,各大剧团更应加强数字化传播意识与版权意识。对于传统经典剧目,应及时做好最佳演出版本的影视作品的制作,一是将影视作品的版权收入作为剧场演出的后产品市场延伸,二是为该剧目(特别是地方戏曲剧目)的代际演员传承留下示范史料。在规划原创新剧目创作生产时,应将影视产品的制作纳入计划预算,并重视相关文创后产品的商业版权开发。剧团应与当地剧场、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旅实体店等形成多维战略联盟,从剧目的惟剧场收入与政府补贴的单一渠道里跳出去,逐步培育原创剧目的数字化等全产业链。

数字化传播,对于传统戏曲而言更有意义。江苏省演艺集团就开发了名为“戏嗨”的APP视频软件,以江苏锡剧团的锡剧剧目长短视频为主,兼顾昆曲、越剧、京剧、黄梅戏等江苏地区观众爱看的剧种,吸引了长三角地区的用户。如何调动互联网资本力量、面向海内外深度挖掘传统戏曲观众的数字化消费的商机,这不仅是 “戏嗨”需要升级的任务,更是各大戏曲院团、电商与互联网投资界可以携手的文娱新蓝海。

目前支撑我国各大剧场日常运营的,还有一定比例的外国演出团体巡演。在全球疫情结束之后,海外艺术团体的入境演出恢复可能会有一定周期,中国剧场相应有一定的空窗期。如何提高本地区剧团活力,需要我们对驻场演出有新的认识。

百老汇的一戏一剧场的驻场,北京人艺的一团一剧场的驻场,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缺乏普及的市场基础。但各地剧团需要演出场次,不仅是剧目收入,更是演员队伍的阶梯培育,这是舞台剧艺术生产力本质决定的。在现阶段,我们可将驻场演出规范为各省市剧团驻本地剧场演出,减少跨省区的巡演但不减演出场次,或为可行之路。

剧目是立身之本。一个剧团的生存与发展,靠演出场次,靠传统经典与当代精品。

北京人艺至今仍排演《雷雨》《玩偶之家》等中外经典,传统经典复排,创排与宣传成本低,更能锻炼演员等创作队伍。北京人艺每年的驻场演出剧目,传统经典、剧院原创经典占据了绝大部分,对原创新剧创排则格外谨慎,采取宁缺毋滥的严苛标尺。

当代精品,可以从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剧目中选择,向该精品版权者购买区域演出版权进行排演,而精品舞台剧院团通过收费分享区域演出版权的市场规律,以零资金成本获得了精品剧目的市场收入,又能以最低时间成本迅速扩大精品剧目的全国影响力。比如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公演以来深受市场青睐,剧团两组阵容轮换巡演,一年之内也很难达到规模场次带来的全国影响,倘若该团将区域演出版权分售给各地歌舞剧院排演当地版,那么,这出新时期文艺精品就可以更迅速地焕发时代生命力,而上海歌舞团不但有版权收入,关键是赢得了更多创作新剧目、冲刺新精品的时间,该团还可以将该剧拍摄成舞剧电影,分享更多的市场红利。比如锡剧《董存瑞》,也可将改编版权向京剧、河北梆子等北方剧种分享。

疫情必将给全球舞台剧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在剧场演出暂停期间,国内剧团的文艺工作者们已将数字互联网作为“云”剧场,展示经典、讴歌抗疫。同时我们也从 “云”踏“地”。最重要的是,要将原创剧目的精品化追求作为最高目标,既要有锐意创新的自觉,更应有戏比天大的艺术自省,说到底,内容才是剧场艺术的核心竞争力。

标签:疫情;剧场;危机
责编:徐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