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留足“大运河”取智“博物馆”(冯天赐)
2024-11-03 15:3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大运河宛如一条灵动的绸带,蜿蜒于华夏大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智慧。而大运河博物馆,则如同一个时光的宝盒,将这份厚重的历史与智慧精心收藏。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博物馆,如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是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通过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和展现大运河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它始于春秋,成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贯穿了中国古代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的这首《汴河怀古》,客观地评价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尽管隋朝因滥用民力而亡,但大运河的开通却为后世带来了无尽的福祉。它使得南方的粮食、丝绸等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北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也得以传播到南方。这种经济上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运河不仅是经济交流的通道,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沿着大运河,各地的风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诗词、戏曲、民间艺术等在运河两岸蓬勃发展。以诗词为例,许多文人墨客在运河之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这一诗句,让扬州的美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扬州,正是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运河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绚烂火花。

在大运河博物馆中,我们还能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大运河的修建涉及到水利工程、航道规划、桥梁建造等众多领域。古代工匠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艺,克服了种种困难。比如,在解决水位落差的问题上,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船闸;为了保证航道的畅通,他们精心设计了河道的走向和宽窄。这些智慧的成果,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现代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萧后冠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顶璀璨夺目的冠饰——萧后冠,它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萧后冠,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细腻的纹理、精美的装饰,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那镶嵌其中的宝石,闪烁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据史书记载,萧后冠曾陪伴着主人出席各种重大场合,彰显着无上的尊贵与荣耀。它不仅仅是一件饰品,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正如古人所描述的那般,佩戴萧后冠的女子,必定是风姿绰约,仪态万千。

清代龙袍

在中国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件清代龙袍。

这件龙袍工艺精湛,尽显皇家风范。它以明黄为主色调,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袍上绣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纹,其线条流畅,张牙舞爪,仿佛要从袍上腾云而起,展现出威严与力量。龙袍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融合了多种精湛的刺绣技艺。丝线的选择和运用也十分讲究,色彩鲜艳且持久,历经岁月仍不失其光彩。这些精美的刺绣不仅增添了龙袍的华丽感,更体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从历史角度看,这件龙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是清代宫廷文化的重要象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宫廷礼仪和审美观念。通过它,我们可以一窥清朝皇室的威严与奢华,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展示这件清代龙袍,不仅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一珍贵文物的魅力,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让后人对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敬意。它就像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使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所谓“留足”,就是要保留好大运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这些遗迹和遗产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那些古老的建筑、文物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同时,也要划定保护区域,限制过度开发和破坏行为。

“取智”,则是要汲取大运河所蕴含的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启示。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大运河的规划理念和水利技术,应用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从运河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大运河博物馆是我们了解大运河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留足取智”的源泉。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大运河的遗产,汲取其中的智慧,让这条古老的运河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先的智慧和努力,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足取智”,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