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华夏,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这个暑假,南京市瑞金路小学二年级五班的少先队员们走进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倾听博物馆专职绒花手工艺人李老师讲述“绒花”的前世今生。
明孝陵博物馆是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保护单位。在李老师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绒花是以桑蚕丝为主材、金属丝为骨架制作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绒花,谐音荣华,有着对生活富足顺遂的美好期盼,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每一朵绒花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如“荣华富贵”、“福禄寿喜”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发源于南方,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期,南京、扬州一带的绒花已颇具规模,当时宫廷造办处还将能工巧匠招进京城专为宫廷制作绒花,因而绒花也被称为“宫花”。全年皆可佩戴,一事三节尤甚。
绒花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一件绒制品要经过炼丝、染色、晾晒、勾条(劈绒、理绒、捂绒、刷绒、捻铜、滚绒等分步骤)、烫绒、打尖、传花、粘花、组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为了保护这项珍贵的文化技艺在2007年3月24日,绒花制作技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了解到绒花的珍贵历史及制作技艺后,现场的少先队员们纷纷向李老师表达:“我们要做非遗小小传承人,请老师教我们制作的技能吧!”老师和在场的工作人员被同学们的热情感动了,现场教学制作起属于她们自己的绒花。
你看,在李老师的亲自示范与手把手的指导下,经小队员们手工打尖、传花、粘花包装的一件件别具一格的绒花工艺品制作成了,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昂首怒放;有的红花似火;有的洁白无瑕。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位小队员们都感受到了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大家纷纷留下感言:
胡逸宸:
今天我很开心的和班级同学一起参加了明孝陵博物馆非遗绒花寻访活动,这次活动中我经历了很多挑战和收获,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绒花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同时也给我们欣赏了不同的绒花作品,了解了绒花的制作工序,打尖儿、传花、粘花等技术和流程进行学习,最后让我们亲手制作绒花花篮,通过细心的剪裁和拼贴,我不仅可以制作出美丽的绒花作品,更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
郭彦琳:
这次来到明孝陵博物馆,在李倩老师带领下学习绒花的制作过程,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非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记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作为少先队员,要弘扬非遗,争做经典文化的传承人!
朱沛霖:
身处明孝陵博物馆,听着非遗手艺人李倩老师的讲述,“绒花”的历史仿佛一卷画卷,慢慢向我展开。我沉浸其中,感受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非遗传统技艺的神奇!跟着李老师,我动手制作了人生第一个绒花作品!这次非遗主题的小队寻访之旅真棒,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
马艺维:
通过这次明孝陵博物馆非遗探寻活动,了解到“非遗绒花”的寓意和制作,跟着老师后面学习制作绒花,当绒花在手中逐渐成型,心里特别开心那份成就感难以言表,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饰品,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非遗凝聚着每一位“守艺人”的热爱,我们要把这份热爱传承下去。
付思诚:
这次的绒花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只要耐心制作就能做好,不管多难只要努力做都会做的漂亮!还让我学到了中国的传统手工,我很开心,谢谢大家。
张皓彤:
今天我去明孝陵博物馆寻访优秀文化——绒花。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绒花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的谐音是“荣华”,寓意吉祥。然后我也体验了绒花的制作过程打尖和传花。其中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打尖,因为我总是把控不好力度和角度,后来老师帮我调整了,果然好看多了!最后我完成了一只绒花花朵小花篮,非常好看,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程曦仪:
通过这次非遗绒花寻访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热爱和守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