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陶苗苗
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的展厅中,收藏着一个造型别致的小座钟,钟面有些斑驳,被安装在一个倾斜的木质底座上。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个小座钟钟面上的文字是日文。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行将失败的前夕,还不断地进行垂死挣扎,我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部队精准的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时任淮海区行署主任的李一氓同志代表淮海区的党政去慰问有功的部队和民兵。来到现场,他发现一个民兵战士从敌机上面拆下来的一个仪表钟,觉得非常有纪念意义,就从自己的身上掏出一块怀表来,要和这个民兵交换。他说,你把这个给我,我把这个给你,这样你用起来可能更方便一些。当时这个民兵战士看首长想要,便要送给首长,他说:我怎么能要首长的怀表呢。李一氓同志告诉他“那不行,你不要我的怀表,我也不要你的东西。”就这样,李一氓同志用自己的怀表交换了这位民兵战士手中的仪表钟。
后来李一氓请人给这个仪表钟安装了一个木质的底座,作为座钟使用。从此这只具有纪念意义的小钟伴随李一氓,从苏北到山东、从大连到北京,渡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1985年的中秋,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的工作人员到李一氓家,向他汇报纪念馆筹备的情况。李一氓听了以后,他认为苏北地区,特别是淮阴地区,是个革命老区,但地方经济不够发达,筹集到的一些资金,应该用于生产和教育事业。工作人员再三向李老解释说,这个旧址设立为旧址纪念馆后,不仅保存革命遗址,还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能为学习革命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李老听了以后,从他的房间里面拿出一个小座钟告诉工作人员:这个给你们吧,这是我在边区政府办公至今一直使用的,你们带回去也能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李一氓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身后却不论功和名,把他一生的信仰和作风贯彻到最后。1990年12月4日,李一氓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临终前不久,他留下遗嘱说:“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
1991年4月27日,一架军用飞机载着李老的骨灰,飞抵淮阴上空,撒向了这片他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平原,余下的部分骨灰,洒在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内后花园的假山下,永远守望着这片他挚爱的热土。
作为一个1925年入党的老革命家,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无数革命的历史风暴,他在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共知,但是他却称自己只是一个朴素的“老共产党人”。他对党的情怀将永远铭记于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