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杨巧莲
一天清晨,一位解放军战士挑起扁担去蔬菜地浇水,刚走到驻地附近工厂的边门时,看到二十多辆板车一字摆开,车上装满了砖块,工人们正费力地将板车拉进边门。见到这个情景,这名解放军战士,走上前去,帮助工人们把板车一辆辆地推进门内......
听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我在讲述雷锋的故事,事实上,在1963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上面的场景随处可见,在部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雷锋精神”的优秀战士,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位以雷锋为榜样的人民子弟兵——帅长根。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在毛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十周年的1973年的春天,年轻的帅长根第一次穿上草绿色的军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这名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普通贫农家庭的少年,开始了他短暂而又不平凡的军旅生涯。
铁锈斑驳的金属件,起翘龟裂的皮革以及泛黄的布料一起组成了我们眼前的这件物品,它,名叫马褡子,是驮马背上的一件传统配件,它的作用是用来盛放驭马者的随身用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和后勤保障能力的限制,即便是在解放军最精锐的部队里,骡马依然是后勤运输的主力。这件马褡子曾经的“战友”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帅长根,帅长根在离开新兵连之后,刚开始成为了一名炮手,后被调入后勤运输排驭手班,从一名威风凛凛的炮手,变为一个默默无闻运输员,上级领导向他传达命令时,他二话不说,当天就打起背包来到了驭手班,从此,他与骡马为伴,马褡子里装满了他的“宝贝”。
《雷锋日记》、钢笔、笔记本,是帅长根的马褡子里最常见的三样物品。早在新兵连时,帅长根就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学习雷锋的决心书,为此,他特意抽出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驻地徒步十几里山地,赶往市内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从此,一有功夫,他便专心致志地埋头钻研,这对于一个只读过四年书的小伙子来说,刚开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只能一边在书上做标注,一边向他人请教,然后一笔一划地将心得体会记录在笔记本上。入伍三年多的时间,帅长根先后攻读了《雷锋日记》、《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以及《毛泽东选集》等书籍,留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对雷锋精神和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给了他丰富的政治营养,也培养出了他坚韧谦卑的性格。每当应道人们群众的称赞,帅长根总是感到内心不安,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群众的称赞,使我感到惭愧,今后,我要更好地向雷锋同志学习,活着就要做一个对人们有益的人。”
帅长根一直以“做雷锋式的战士”要求自己,周边的战友和群众也总是不自觉地夸他“和雷锋一样”。确实,他和雷锋很像,都来自贫苦家庭、都是人民子弟兵、都是后勤运输“驾驶员”、都那么地年轻有为、也都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然而,命运却那么地爱和人们开玩笑。
1976年4月27日上午,帅长根和副驭手王振军以及一名新兵战士,一起为团轮训队运输物资。当马车行驶到蚌埠建筑材料厂附近的公路上时,马匹突然受惊,猛然拐向东面的一条土路。这是条通向材料厂西门的西坡路,地面狭窄不平,却人流密集。见此情景,帅长根双手勒紧缰绳,副驭手跳车抓住马匹的笼套,但是无论两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控制住疯狂的奔马。两匹惊马顺着下坡路,扬蹄飞奔,车轮似乎不着地地飞滚。一瞬间,马车离工厂大门越来越近,这时工厂门口还有四辆板车和八名搬运工人,如果任凭惊马继续冲下去,后果必然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帅长根发现前方路面左侧有一处一米多的缺口,于是,他果断把马缰绳在手中挽了几道,身子拼命向后仰,逼着马头向左转,周边的群众朝着他大喊:“解放军同志,危险啊,快跳车,快跳车啊!”然而帅长根没有跳车,他继续努力地控制着马车,在惊马跨过缺口时,车辆左轮在缺口上弹跳了一米多高失去了平衡,马匹和车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此处离那八名工人仅仅六米远。
战友们脱险了,工人们脱险了,可是帅长根同志却被压在了马车底下,战友们和现场群众立即将他送往了医院。帅长根是一名技术娴熟的驭手,他之前处理过五次类似的危险事件,曾经为就四名儿童,被奔马重重地摔沟里,最后都有惊无险,这次,战友们都在期盼着运气再次降临在他的身上。可惜,奇迹没有发生,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当天上午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战士光荣牺牲了。
习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未来的种族更不能没有信仰。一代代先烈英雄们向我们证明,信仰没有褪色,初心也一直被守护。也正是信仰和初心让我们在构建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