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
2022-09-20 17:38:00  来源: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  
1
听新闻

陆游石刻像

乾道五年(1169),陆游入蜀任夔州通判,携家眷由家乡山阴逆流而上,采集沿路风土民情,著《入蜀记》一书,共6卷,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日记体长篇游记。在《入蜀记》中,陆游将沿途的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等均记录在内,并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内容十分丰富。陆游入蜀的路线由山阴至夔州,中间走水路,主要行经浙东运河、江南运河,后入长江,沿江而上到达蜀地。

《入蜀记》对了解南宋时期运河沿岸的地理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书中记载浙东运河的关卡税所,称“买小舟出北关,登漕司所假舟于红亭税务之西”;在船只过闸时看到非常拥堵,船行异常缓慢,称“移舟出闸,几尽一日,始能出三闸,船舫栉比”。在江南运河航行时,记载当地一些闸坝发展成小市场的繁荣景象,如在长河堰,见到鱼市繁荣,称“亦小市也,鱼蟹甚富”。另在运河两岸见到不少军马沿途放牧;遇到运河水泛滥,则记载因河水高于两岸田地以致洪水泛滥,当地百姓用水车来排除积水;对运河两岸农作物的种植,则记载两岸夹河全部是长冈高垄,多种豆、粟,不能种植的地方则是灌木丛生。

在经过常州奔牛闸时,他感怀往事,记载该闸为南朝宋明帝派沈怀明追击孔觊,在奔牛筑垒所成。在过闸时听到河水湍流很急,声音非常雄壮。经过丹阳县吕城闸时,写到宋朝建立以来,曾在全国4处闸坝设置堰军,现在只有吕城及京口(今江苏镇江)2闸依旧保留。在经过京口即将入长江时,感怀道从京口到钱塘,南朝梁、陈以前并不通漕运,到隋炀帝时方开挖河道800里,宽10丈,两岸堆土成山。到如今宋室南渡,能够得以在杭州建都,主要依赖的便是江南运河的漕运。这条漕运线虽然由隋朝开凿,但到南宋仍然能够受益。

奔牛闸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史书称其“才气超逸,尤长于诗”。他的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书。此外,陆游也很有修史的才能,所撰《南唐书》被认为“简核有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则在《书愤》中写到了大运河: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唐代诗人的眼中,扬州的繁荣是无以复加的,不仅雄富天下,而且是文化荟萃之地,文化品位很高。特杜牧与运河城市扬州结下了不解情缘。

《唐阙史》有一则写著名诗人杜牧的故事说:杜牧年轻时,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任他为节度使府掌书记,“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因此,杜牧毫不费力地写出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直到晚年,杜牧还深情地追忆他在扬州度过的这段梦幻般美好的生活。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扬州二十四桥

标签:
责编:徐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