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革命诗词 |《七律二首·送瘟神》
2023-11-14 09:29: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朗读:江南时报 张妍

编者按: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一批革命诗词,它们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它们代表着共产党的初心与记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日前,由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革命诗词知多少”挑战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开设《我读革命诗词》栏目,邀您一起诵读革命诗词、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赏析:本诗为联章体,即组诗,由两首分别写新中国成立前后巨大变化的诗组成。这两首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机地构成一曲完美的乐章。

第一首写血吸虫被消灭前的情况。小虫的危害以及对这种危害的无可奈何是贯穿这首诗的主线。首联写血吸虫病的猖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祖国的山河虽然美好,可是在这山河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却受血吸虫病的危害,连历代的名医都束手无策。一个“枉”字,表明绿水青山再多也只是枉然的这一令人悲伤的现实。“无奈小虫何”,说明血吸虫的确是非常顽固、非常厉害的致病小虫。颔联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两句,状写十分严重、悲惨的血吸虫之祸。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写利用地球自转日行八万里,围绕太阳公转邀游太空,看见许多星河。因为巡天,自然就联想到“牛郎欲问瘟神事”一句。关切人间疾苦的牛郎若要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他所得到的回答是,人民悲哀、瘟神得意的情形,仍然和过去一样,像东去的流水不断流逝着,“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二首写消灭了血吸虫后的情景。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两句,前一句写景,后一句写人。赞美春意盎然、如诗如画的新中国和高尚智慧的全国人民。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大自然的多情,红花随着人的心意飞舞,青山随着人的心愿化作美丽的桥梁,作者笔下的景物都加入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劳动行列。颈联描绘了一幅气势宏大、壮美的社会主义建设图景。“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征服山河的英雄气概,形象地塑造了人民群众治山治水的英雄群像。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所以在诗的尾联,作者高兴而傲视地问:“借问瘟君欲何往?”紧接着又欣喜而自得地作答:“纸船明烛照天烧。”瘟君终于在新中国人民的面前逃走了。尾联照应题意,语含嘲讽,语气轻快,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手书《七律二首·送瘟神》

革命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是这两首七律的特色。前一首意在引起人们对血吸虫危害的高度重视,后一首意在鼓舞人们彻底消灭血吸虫的干劲和信心。对比鲜明是这两首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第一首诗主要写小虫的危害和人们的无可奈何,气氛是悲哀的。第二首诗主要写在新中国,由于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的三结合,消灭血吸虫病后的自豪喜悦之情,情调是明朗的。第一首诗对第二首诗具有衬托作用,在第一首诗的衬托下,六亿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更加突出,更加令人感动。诗人的理想主义和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雄伟气魄完美统一,既有教育价值,又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此外,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也是这两首诗明显的特征。

资料及图片来源:《毛主席纪念堂》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综合发布

标签:
责编:颜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