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重庆扶贫干部“带货出圈”的背后
2020-06-19 06:58:0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1
听新闻

6月13日晚,扶贫干部直播带货丰都县特色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5日9时讯(记者 连肖)6月13日晚,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雨夜的小山村上空,跳动着亲切时髦的音符:“宝宝们,买它!买它!买它!”

屏幕前的主播团,是重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丰都县三建乡工作队队长孙泽均,以及罗军、杨云、孙培栋三位第一书记等人。

为保“直播首秀”万无一失,20多页的台本两周内推倒重来了六回,提前彩排演练了四遍。临上场前,两位第一书记在紧张地“复习”,手汗把台本浸出湿指印。工作人员宽慰他们:“直播间突发状况下的临场发挥,也可能带来惊喜。”

13日晚和14日晚两场直播,带来全网观看流量146.94万人次,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60.31万元!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对口帮扶丰都县脱贫攻坚工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拼”在直播间

代言扶贫货,鲟鱼、山果哪个没故事?

直播讲究有料、有趣。三建乡有啥?

三建乡,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产业发展落后,在丰都县做“差生”好多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的到来,让改变一寸寸发生。

直播的“料”,三建乡不再短缺。蔡森坝村,一条条冷水鲟鱼,绿色又营养;夜力坪村,上万只芦花鸡,肥美又健康;红旗寨村,漫山遍野的猪腰枣、柠檬长势喜人;还有鱼泉子、绿春坝等村的笋竹、青脆李、油茶、蟠桃……

三建乡的冷水鲟鱼全身都是宝。图片来源 视觉重庆

一番精挑细选,直播秀的“镇店之宝”锁定冷水鲟鱼。

怎么才能有趣?扶贫干部们抠破脑袋想创意。最后决定,直播时要让网友亲眼看看养鱼基地,还要在直播间端上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冷水鱼,馋得网友直流口水。

一提到冷水鲟鱼,孙泽均就滔滔不绝。三建乡“三山夹两河”,其中一条是双鹰河,河水主要来自溶洞和高山林区。经专家勘察,水质、水量和环境非常适合淡水养鱼。

2018年,一座占地50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开建,总投资1550万元。其中由政府投资的资金,其一半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另一半资金按照每年6%的比例,连续分配5年,作为村集体的经济收入。2019年底,已如期兑付首笔村集体收入14万元,解决了蔡森坝村空壳村问题。

这场直播共投放400条冷水鲟鱼,很快被网友“抢光”。扶贫干部又开始忙活物流发货的事。他们深谙,直播带货背后的运营和服务至关重要。

三建乡农民“靠水吃水”,冷水鲟鱼,让蔡森坝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三建乡山高坡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干”在田地间

“土地爷”再贫瘠,也要想办法种摇钱树

“全村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是陡峭的斜坡地,耕地面积仅3000亩,其中大部分已经撂荒。你想想,怎么能不穷?”提到三建乡的第一印象,红旗寨村第一书记孙培栋这样说。

贫瘠的“土地爷”一毛不拔,也要想办法栽植摇钱树。

从2018年起,三建乡从斜坡地入手。青脆李、笋竹、猪腰枣、油茶……种植1.8万亩经果苗木,盘活1.2万亩闲置撂荒地,种植业结构得到深度调整,全乡粮经比由原来的9∶1逆转为2∶8。

种下去,还要养得活。为啃下高山缺水这块硬骨头,三建乡又打了一场“水利仗”。以茶沟子水库为骨干水源,通过管道、渠堰等方式,串联起全乡数百口山坪塘、微水池以及新建的产业蓄水池。灌溉用水,直接送到1.8万亩经果苗木的田间地头。

“三变”改革,让村民收益有保障。以蔡森坝村为例,2018年发展青脆李、笋竹等产业面积2100亩,新建国土绿化保障性苗圃基地170亩,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土地保底收益为50.4万,劳务收入为120万元,能带动群众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老孙对我的态度彻底变了。”夜力坪村第一书记杨云告诉记者,年届七旬的孙思烈,曾一度质疑扶贫干部“假把式”,自从他的两亩地入股产业后,每年保底收入480元,明年起还能年年拿分红,他开始夸赞政策好。杨云又帮他购买100株杨梅树苗,去年栽进地里,他隔天就要去看看,盼望小苗们早日长成杨梅园。

三建乡农民“靠山吃山”,既有保底收入,又享分红,钱袋子将不会发愁!

脱贫不能等靠要,自身发展很重要,村民们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发展起产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身患尿毒症的“养鸡名人”熊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张质 摄

真拼实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等这批芦花鸡出栏,我差不多就能还清外债了。”

身患尿毒症的“养鸡名人”熊勇,这回见到记者,心态愈加乐观。他的一万只鸡苗,8月就可出栏,预计收入20余万元。多年来养病欠下的外债,终于有望填平。

熊勇和病魔斗争7年多,一周去医院透析3次。他脸庞黑瘦,目光坚毅,透着一股“不认命”的拼劲。2019年3月,他家又因交通事故四处借债,几近绝望。扶贫干部为熊勇从万州引进了1100只芦花鸡鸡苗,并带他去万州考察学习芦花鸡养殖技术。

这一次,熊勇有了“活路”。首批鸡出栏,熊勇挣了两万多元。随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使用帮扶资金30万元,帮熊勇新建标准化养鸡场,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万只。

麻辣鲜香的丰都麻辣鸡。图片来源 视觉重庆

直播带货中的“源小幺麻辣鸡”,就是用熊勇的芦花鸡烹制而成,肉质鲜嫩,香气馋人。麻辣鸡块通过三建乡的电商平台,抵达各地食客的舌尖。

无论熊勇的芦花鸡、蔡森坝村的冷水鲟鱼,还是全乡1.8万亩经果苗木,背后都有一套扶贫组合拳。

作为三建乡的对口帮扶单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以发展产业为重点,积极支持丰都县委、县政府,以实施整乡“三变”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形成“资源盘活、产业兴旺、集体壮大、企业成长、农户增收”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渐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栋栋新房在三建乡拔地而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直播带货的主播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回望过去三年

三建乡究竟发生了什么?

看贫困户——三年来,138户441人陆续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2.42%下降为0.08%。目前,未脱贫户仅有5户11人。

看收入——三年前,全乡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丰都县平均水平30%以上;2019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53元,增速居丰都县第一。2018年到2019年,全乡电商累计销售额已逾700万元,今年以来电商销售总额已达300万元;8个村(社区)集体收入共计56.38万元。

看“三变”改革——全乡1.8万亩产业,各村社、全部农户参与其中,实行“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地收益240元至400元。国有资本参与其中,按照“334”比例分成,农户30%,村集体30%(其中20%再分配给农户),企业40%。目前,“三变”改革实现了“入股面积确权、股权证书发放、保底收益兑现”三到户,已兑现首批保底收益448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孙泽均在直播中,援引了这句话。

透过一场带货直播,三建乡的脱贫故事,抽丝剥茧见真章!

标签:重庆;扶贫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