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件文物告诉你古代南京人多会过日子
2020-06-28 08:41:00  来源:南京晨报  作者:孔芳芳  
1
听新闻

绿釉如意形瓷枕。

唐朝盘口瓷。

陶扑满。

青瓷虎子。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有吃“五红”(烤鸭、咸鸭蛋、苋菜、龙虾、雄黄酒)讲究的南京人在各处菜场上演了一出出极其耐心的排队戏码,让人不得不感叹南京这座城市人间烟火味儿之浓郁。可是,如果告诉你这会过小日子的特性是祖传的,你信吗?6月24日,六朝博物馆线下开展的“城市记忆拾贝——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中的200件出土文物给你实锤!

去年十个考古项目的精品文物新鲜出炉

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顾名思义,这是去年南京考古研究院才出土的文物,其中很多连修补都没来得及:缺盖的罐子、少嘴的壶、带有斑斑锈迹的铜镜,还有缺角的盏……就这么原汁原味地捧出来了,绝对的新鲜出炉。

南京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说,它们中最久的从西周“躺”到了现在(西周从公元前1046到公元前771年),少说也在地下呆了2500年左右了。作为古今叠压城中的“宝贝”,自周之后的汉代、晋朝、南北朝、唐朝、宋、明、清的文物这次也悉数在内。

这200件文物共来自去年的十个考古项目,时间跨度上把南京在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朝代基本都概括了,从范围上也基本涵盖了整个南京:高淳、溧水、六合、江宁、雨花台、栖霞、玄武、秦淮都有,类型上既有墓葬、窑址,也有建筑遗址。

说起具体遗址地名,听来可能会觉得更熟悉:西街、江宁街道、石门坎,六合区雄州街道、雨花台区西营村、栖霞区官窑村,就连你可能带娃逛了N遍的红山森林动物园,它所在的山麓带下也出土了80余处遗迹呢!

在南京,你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地下可能都蕴藏着“宝贝”。

几千年前的文物告诉你:吃货,自古有之

自古民以食为天,越靠近远古,先人们花在捕食、制作食物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同样的,在这上面动的脑筋也不少。

多件略显朴拙的陶制文物显示了早期真实的民间制作水平,毕竟这组器物中时间最早的在西周,距今2300-3000年。它们的名字分别是:陶豆(盛食物的高足盘)、陶盆、陶鬲、陶角把鼎……先别给这专业的名词吓着了,一言以蔽之,这些器物都是——跟食物相关,并且大部分是炊具!

一件东晋的陶角把鼎很有意思。相较于年代更前的炊具,在它汤锅一样造型的外围,有个类似牛角的把手。发现不带把手的锅做完饭很烫手,古人们便为它塑上了一个把手,既好着力又不烫,两全其美。

在“吃”这一本能的推动下,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多处发挥。不远处有一只其貌不扬的青瓷双领罐,它甚至有些残破,可还是能从罐口看出罐子烧造时的密封设计。马涛说,这只罐子相当于今天的腌菜罐之类,至于到底是腌菜用的还是用来盛放其他需密封的食品,还不能确定。不管怎样,懂得用密封罐,东晋的南京先人们这小日子已经过得越来越精细啦。

以上提到的文物大多出自南京的西街遗址。这一遗址自2017年发掘,是近年南京大热的一块考古区域。在这里,南京考古研究院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环壕、南朝道路、宋代房基等遗迹,发掘出陶、瓷、石、金属等小件器物千余件,陶瓷、砖瓦等各类遗物上万件。

宋代南京先民的生活,比你想象的讲究

历史上,宋代一直是个有意思的朝代。宋朝市民高标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水平从去年南京石门坎地块的发掘同样可见一斑。

秦淮区石门坎地块发掘的800多处遗迹中包含了858处宋人墓葬。一件绿釉如意形瓷枕,图案十分优美:在绿色的底色上,刻着四片蕉叶,叶脉清晰,蕉叶形态舒张,像极了一幅中国彩墨山水画。枕面呈如意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造型十分雅致。

在玄武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六朝至明清墓葬群中,出土了一件宋代水晶饰件。在缺乏高精度仪器的古代,硬度较大的水晶能被打造成这样一件精美器物,宋人高超的工艺实在令人佩服。至于它的用途,有人推测是挂饰,也有人猜测或可用作镇纸。

文物会说话,它们其实很接地气

文物虽不会开口说话,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包含着千言万语。

比如,这次展览中出土的一件唐朝的青瓷盘口壶,造型圆润,与旁边的六朝盘口壶“气质”上明显不同,与宋朝清雅风格的器物也不尽相同,这便反映了唐朝时人们对器物的审美倾向。

展厅入口处展出的两件瓷器,一件名为原始瓷盂,出土于高淳经济开发区,是春秋时期的器物;另一件是宋朝瓷器。春秋时期的器物仍以原始瓷、印纹硬陶和陶器为主,即使这件已被称为“瓷”,从外观看却并没有瓷器之莹润,因而被称为“原始瓷”;而另一件宋朝的瓷器,已经十分莹润、美观和雅致了。

时间是进步的最好证明。时光的齿轮转动了一千多年,通过两件器物的对比,人们对同一领域技艺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程度也就一目了然了。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

摄影 郝建荣

标签:南京;文物;出土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