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浩宇 实习生 毛安涛)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苏文旅系统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发展。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为我省在大战大考中夺取“双胜利”贡献了文旅力量。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2020年,江苏文旅在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为2021、乃至十四五开局的江苏文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文旅发展“主动仗”。
一是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和恢复开放。文旅领域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全省紧急实行“八个暂停”防控举措,有效防止了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扩散。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动旅游景区、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文博场馆等有序恢复开放,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二是有针对性推出“1+6+18+12”纾困惠企政策措施。及时落实暂退质保金“救急”措施,全省有2065家旅行社企业获得暂退质保金4.62亿元,同时在省级层面迅速出台包括调剂安排1亿元资金在内的纾困政策“苏六条”,研究出台促进文旅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江苏文旅18条”和促进文旅消费12条措施,提前下达省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00万元支持82个项目,安排3794万元对293家旅行社企业择优分类奖补,举办文旅融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用“真金白银”加“贴心服务”为文旅企业送上“及时雨”、注入“强心剂”。三是创新推出线上文旅产品。全省紧急扩增线上展览展示展演项目3000多个,让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享受到文化大餐和旅游体验。组织开展抗“疫”主题艺术创作,歌曲《迎向春光》、音画组诗《生命重于泰山》、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等产生较好反响。四是全力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采取省市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创新举办“水韵江苏·又见美好”主题游、第11届乡村旅游节、首届文旅消费季、非遗购物节、“畅游长三角·美好新感受”主题游等活动,组织征集并发布30条“治愈系”、10条运河主题游、10条入境游、50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遴选确定首批30家建设单位,全省涌现出南京“夜之金陵”、苏州“姑苏八点半”、无锡“今夜‘梁’宵”、常州“龙城夜未央”等夜经济品牌。随着政策举措“组合拳”效应释放,我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去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73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250.59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53.7%和57.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恢复程度分别高出全国5.9个和19.6个百分点。
聚焦高质高效,扎实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在艺术创作生产方面,把落实“三个尊重”、完善“三项机制”作为最重要的创作生态来营造,持续为基层院团和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搭建省级展演展览平台,创新实施新金陵画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作完成大运河百米美术长卷,联合中国美协启动实施抱石风骨·首届中国画双年展。组织开展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主题创作,全省有12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锡剧《云水谣》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京剧《眷江城》、话剧《锦江传奇·董竹君》入选全国12部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深入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开展“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活动,推动“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和考核指标,成功组织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开门评选,全省有5家单位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
三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推动出台《江苏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修订出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成功承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国家文物局专门向省政府致感谢信。全省新增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有16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苏州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四是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南京、苏州入选首批15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常州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区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五是在市场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八大整治行动”和A级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尤其是在去年五一、端午、国庆中秋假期,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文博场馆、热门景区开放管理的实时化监测、智慧化监管和精准化调度,全省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六是在智慧文旅发展方面,上线运行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让市民游客共享 “苏心游”,让文旅行业监管装上“千里眼”,让文旅市场趋势研判有了“强大脑”。
创新思路举措,探索推进文旅融合走深走实。
一是搭建融合发展平台载体。推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升格为部省共同主办,经过3年集中展演,首次实现全国348个剧种“大团圆”,并同步开展“看百戏·游江苏”文旅融合主题活动。创新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累计有近10万人次走进现场,线上受众突破2亿人次。全省认定首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第二批非遗创意基地8家,大丰荷兰花海打造的《只有爱戏剧幻城》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项目。二是用融合理念推进文旅创建。重点是推动旅游创建融入文化内涵、文化创建增加旅游功能,并首次召开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创新提出“城市+乡村+景区”、“旅游+”向“+旅游”转变。全省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6个,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入选全国18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江苏文旅创建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着眼“水+文化”鲜明融合特质,设计打造“水韵江苏”新标识,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策划拍摄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片,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吸引更多人到江苏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