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站在新的起点,江苏需要进一步营造文化强省整体氛围、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讲好江苏故事。
善用运河资源 完善大运河文旅产业链
对于江苏而言,大运河是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在文化强省方面要求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一批新时代江苏文化地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洁表示,现阶段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建成并开放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组织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凸显运河特色的文旅市场的增长点正在形成。但同时,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产业链上游文化内容挖掘转化不足、下游产品消费体验质量不高、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李洁表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建设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丰富大运河主题文艺作品的文化内涵。支持大运河沿线各地各类文艺院团将本地大运河文化精彩文化故事、历史遗迹等开发成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旅游产品。二是深化大运河文旅融合的旅游服务体验。打造科技含量高、娱乐沉浸感强的大运河文化主题公园,支持运河沿线条件成熟的特色文旅项目向艺术教育、文创设计、展览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综合配套业态衍生。三是激发大运河文旅融合的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江苏省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平台和国有文化企业的投入强度。四是打造沿运城市文旅融合新地标。凸显沿运城市特色魅力,推动省市县“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建设协力互动。五是创新大运河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发挥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统筹作用,搭建多部门合作、多城市联动、省内外协调、全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行动框架。建立江苏大运河文旅融合城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应对大运河(江苏段)旅游新业态新模式的项目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
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艺术精品
红色资源是记录党和新中国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表示,江苏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拥有革命遗址、遗迹1710处,这些都是江苏的红色资源优势。除此之外,江苏还有不少红色经典事件发生地的地面遗存已经消失,这些经典同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开发价值。李向民建议,可以考虑设置红色文化地理标识,讲述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用身边的党史教育群众和青少年,让红色资源鲜活呈现深入人心。
此外,李向民还指出了打造艺术精品对于江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李院长表示,打造艺术精品对于培育文艺名家和创作团队、形成风清气正的文艺氛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江苏每年投入文艺创作的经费不少,但影响效果有限,打造出的精品项目较少。可以用工程招标的方式抓精品,向社会征求创作团队。
营造文化氛围 讲好江苏故事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周锦表示,地区整体“氛围”对文化建设而言是必要的,对艺术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产业聚集和跨界融合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文化旅游产生的‘地方感’和‘认同感’等都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作用。”江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典型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的规模较大且发展速度较快,有着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优越条件。周锦建议,可以通过江苏特色文化历史演讲、文化故事演绎、文化作品展览等形式,调动全民文化学习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本、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构建以文化建设为主的学校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活力;重视文化职业人群的培训,开展文化类应用技术项目研发、打造文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构建文化应用技术研发平台。
讲好文化故事是扩大江苏文化氛围感染力的必要方式。对于如何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周锦表示,随着数字媒体、网络及大数据等新时代技术的发展,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权威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共同发挥作用。要打造一流、权威、传播力强的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主流媒体,通过主流媒体打造高质量、高热度、高水准的系列节目,用具有感召力的江苏经典文化构建出美好的江苏形象。要鼓励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自媒体进行创作,增加适合的创作鼓励机制,同时加强对智媒人才的培养,使讲好江苏故事的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如AR、VR、AI等在内的多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