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王雪梅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王雪梅,是红十四军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我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红色故事是“血战油锅头”。
静静的如泰河缓缓地流过东陈,流向搬经,在我们江安镇大西庄与黄桥的交界处拐了一个弯,拐弯处的河东岸当地人叫油锅头。土地革命时期,这儿曾发生过一次殊死的战斗,年仅22岁的中共如皋县委书记,如泰工农红军领导人之一于咸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永远怀念着这位为了人民的幸福而血洒油锅头的优秀共产党员!
1907年,于咸出生于如皋西乡,他个子不高,走路喜欢一蹦一跳的,当地的老百姓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于虾儿”。他出身富裕,17岁考入上海美术学校。目睹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于咸清醒地认识到:光靠艺术,不能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就毅然投身革命活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他便成为中共如皋县委书记。1931年,于咸受党组织派遣回如皋秘密开展革命斗争。当时的如皋陷于一片白色恐怖当中,这里据点林立,驻满了国民党警察队和保安团。于咸只能白天隐蔽在青纱帐里,晚上找来一块门板,一有空他就蹲着一条条写标语,然后夜里将这些标语贴满大街小巷,贴满如皋城乡。中秋那天,于咸召集缪元珍、孙玉两人在如皋的大西庄油锅头的一户人家准备举行一次秘密会议。由于坏人的告密,敌人火速调集县警察队400余人将他们重重包围,于咸的枪法百发百中,只要敌人一往前靠拢,就被打死,敌人害怕不敢向前,只敢躲在远处拼命的往屋子里射击,激烈的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夕阳西下,敌人没办法进屋,就想出恶毒的手段,把屋子的东山头打了个大洞,用草把向屋里熏烟。顷刻间,屋子里浓烟弥漫,于咸他们趴在地上,避开浓烟,继续战斗。于咸命令集中火力突围,他说“宁可中弹死,最后一颗子弹也要留给敌人”。房屋门前没有任何可以作掩护的物体。他毅然迎着敌人的子弹率先冲了出去,企图杀出一条生路。他一边开枪,一边向侧边的田里跑,用手里的机枪撂倒了前面的敌人。当他冲到了菜地里,不幸被敌人的乱枪击中,绊倒在豌豆藤旁。他倒在地里一动不动。敌人一阵射击,不见还枪,就大着胆子走近于咸。说时迟那时快,在敌人俯下身子准备拿枪时,于咸的手指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响,于咸与敌人同归于尽。于咸就这样走了,油锅头熊熊的烈火使他得到了永生!而如泰河不息的流水,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后人:永远不能忘记血洒大地的共产党员!如今,站在油锅头遗址前,回想英雄的事迹,我们在心中叩问着自己:作为红色土地上的后人,我们有没有践行烈士为之献身的遗愿?作为新时期接续奋斗的一代人,我们将用什么业绩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油锅头的历史虽已远去,但红军的拼搏精神正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至今如皋大地依然流传一首民歌表达对英雄的景仰和怀念:“三英浴血战千狗,于虾儿威名扬天下!”传承着先辈的精神,坚守着这份信念,看,如泰河畔的万顷良田如舞动的绿色丝绸,瞧,漫野的迎春花正坚定执着地迎向那初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