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长的印刷机“滚筒”在舞台上来回翻滚,配合多媒体屏幕,一张张充满历史感的老报纸就随着剧情的发展,在舞台上“印”了出来……2月25日首次亮相的话剧《新华方面军》,充满了浓浓的“报纸的味道”。
有人说,这是“字”最多的一部话剧。烽火年代珍贵的老报纸的排版、印刷和标题文字都被导演组巧妙地运用于舞美场景,成为道具;郭沫若的话剧《屈原》等充满了力量感的文字,也以竖排的形式出现。此外,承担时空切换功能的“门板”也是报纸印刷铅板的模样。
【序章】
2022年,《新华日报》创刊84周年,在一场名为“老报人口述历史”的全媒体采访行动中,74岁的老报人杨锦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舞台上,周恩来、潘梓年、华岗、熊瑾玎、吴克坚、何云等六位报史上的重要人物现身,回忆起毛主席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称赞其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的新闻传奇。
【第一章】双城记
1938年10月25日凌晨,武汉、重庆的报馆里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武汉临时报馆,轰炸声四起,因为停电,编辑部主任秦一江只能奋力地用手摇印刷机“摇”报纸。噩耗传来,此前十多位先行转移重庆的报社员工在“新升隆号惨案”中丧生,包括秦一江的未婚妻锦如。报人顶着巨大的悲痛,继续投入工作。当天第287号《新华日报》正常出版,也是唯一的一次在武汉、重庆两地双刊出版。但遗憾的是,敌寇兵临城下,连夜刊发了周恩来新社论《告别武汉父老兄弟》的武汉版,没来得及和大众见面,就在炮火中化为灰烬。
【第二章】分飞燕
1939年5月,打扮时髦的李太太、李先生坐黄包车出场。搬到重庆富人区的李太太,在胡同口花5分钱买了一张《新华日报》。校对员梅容一直暗恋杨子斋,得知杨子斋要去黄河一线当战地记者,她百般不舍。前来告别的秦一江将锦如生前送给他的钢笔转送给杨子斋。
【第三章】报奇冤
1941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三周年,众人高声朗诵闻一多写给《新华日报》的《你像曲》。午宴上,“皖南事变”传来,面对国民党对外宣称新四军“叛变”的假新闻,《新华日报》彰显斗争精神、斗争智慧,用真假两块铅板闯关成功。卖报!卖报!周恩来关于皖南事变的16字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成功发表。
【第四章】雷电颂
1942年3月1日,“失联”数日的杨子斋从战地回到成都。面对要弃笔从戎、以军人身份上战场的杨子斋,秦一江告诉他,笔就是记者的武器。在敌机的轰炸中,秦一江失去了生命;而梅容的爱终于得到了杨子斋的回应。
【余韵】逢故人
时间回到2022年,原来杨锦江就是杨子斋和梅容的儿子。他说,当年父亲杨子斋还接到过一个特殊任务,传送消息给秘密电台,当他出现在药店时,接头人是李太太,而她的另一个名字是锦如。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洁/文 余萍 蒋文超 赵亚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