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周丽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恽代英被选举为团中央宣传部长,负责在上海创办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并担任主编,由此28岁的恽代英正式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0月20日,《中国青年》第一期在极其艰苦、隐密的条件下出版了。恽代英为《中国青年》写的《发刊辞》中明确指出当时的旧中国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他认为,“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的有生气的青年”。同时恽代英为《中国青年》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作者队伍,他自己也以真名、笔名、记者和编著的名义为《中国青年》撰写文章、通信200多篇,占他一生所写文章量的五分之二。为了引导青年“救中国”,“要为这些青年扫除一切陈腐邪恶的空气”,恽代英在《中国青年》这块阵地上倾注了无穷的心血和精力。
由于恽代英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因此他了解青年、理解青年,思想上能和青年产生共鸣,他深知要引导青年首先应该关心青年,成为青年的朋友。《中国青年》开设的“通讯”、“青年问题”专栏就是他与青年接触的一个途径。许多年轻人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碰到了困难,或者在婚姻问题上遇到麻烦,就会写信给他或寻求编辑部帮助。恽代英总是来者不拒,把问题放在刊物上展开讨论,让青年互相交流,更多的时候他会自己耐心地解答,给予帮助和开导,让青年们从个人或家庭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明白个人问题只有与社会这个大环境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道理。
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最多时发行到三万册,还供不应求。在当时,这样一本刊物,往往要经过十几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来传阅。恽代英不但在《中国青年》这个舆论阵地上,向青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还通过《中国青年》把他所了解的典型事例去教育、指导全国青年走向革命的道路。很多革命青年都用“第一”来形容恽代英在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地位。老革命家陆定一说:恽代英是他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老师;文化名流阳翰笙说:恽代英是照耀他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
虽然恽代英到1925年底已不再担任《中国青年》的主编,但是《中国青年》一直沿袭恽代英的精神和作风,成为进步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尽管它曾受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摧残,不断遭到搜查、封闭,无法定期出版,但是读者还是千方百计想读到它,它的销路不断扩大,后来成为那个年代所有期刊中发行量最大的刊物。
郭沫若就曾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伡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恽代英通过《中国青年》,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前瞻性的观点引导和启发成千上万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代革命青年的引路人,在中国青年运动史和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