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赵君
我,是张太雷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也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在张太雷纪念馆的陈展中,有一封张太雷于1921年春天赴苏俄前夕,亲笔写给妻子陆静华的家书。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年仅22岁的太雷深知此去意义重大,然而面对家中早年守寡,靠帮佣才将自己苦苦拉扯成人的年迈母亲,还有新婚不到两年的妻子陆静华,太雷心中有着太多的不安与愧疚。这个精通两门外语又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的高材生,原本是可以轻易地谋个高薪职务,带着家人尽享荣华富贵,然而,为了革命他放弃了自己的前途,为了革命他终日奔波,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已经是少之又少,而如今又要远离了,牵挂与不舍只能一一倾吐在信中。
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张太雷不能和家人明言此行目的,只能选择从母亲妻子最为蔑视的官员腐败入手,他在信中写道:“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唯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才能谋自己独立的生活”,为解家中生活窘境,他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安排,并嘱托妻子:“你可以趁这个暑期用一点功,你是一定要进学堂的.....你第一要选择你最擅长的功课,学习了可以使你独立。我想你学刺绣及图画一定是好的……你学好了就能很自立了,那时你是一个独立的女子了,比较那些男子的附属品,要荣耀得多啊!”------我们现在的分离是短暂的,是为了谋将来永远幸福……”
陆静华是个自幼便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她不懂共产主义的许多道理,只凭一个女人的直觉,真诚地相信着自己的男人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也一直记着太雷的话:“我是非常爱母亲的,但是我不能常在母亲身边,希望你能代我侍奉母亲,我会非常感谢你的!”于是,在太雷牺牲后,在14年后又为革命痛失爱子后,她还是在白色恐怖和经济窘迫下,克服重重困难,二次拒绝了党组织要送她去延安、去苏联的安排,靠着到富人家帮佣、帮人洗衣服、做针线,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并侍奉瘫痪在床的婆婆直到72岁高龄才安然辞世。
作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火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张太雷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曾代表党中央发表过一篇悼念张太雷的文章,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近百年过去了,每当读着张太雷的这封家书,每每望着张太雷故居的一草一木,一床一椅,我都会深深感受着来自先烈身后浓浓的亲情与爱情,感动着这其中的奉献与牺牲。在这个家庭中,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这样人生的大悲剧是一次次地上演啊。两代英烈以及两代孤儿寡母所有的奉献与牺牲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张太雷在这封家书中写到的那句话 :“是为了谋将来永远幸福”!